笔趣阁 > 人间纪事:湮迹 >人间纪事:湮迹

第九章 第二节 迦勒国 十

更吉斯·坎是个十分厉害的人,从历史记载来看,虽然不能说他是全才全能或者高级知识的人,但无论是人情还是世故,无论是战争还是政治,他的把握都很到位。但这些能力只是个人因素,有些事情不是靠着经验就能克服的,比如说对政治更深层次的理解。

他对政治的细节很是理解,所以处事较强,但他对政治的本质理解较少,或者说完全没有没有理解——政治的起源是什么?政治的根本目标是什么?政治的个人利益与公众利益有无冲突?

这些问题并不是靠着社会经验就能玩得转的,而是需要广泛的调研和案例参照,所以更吉斯·坎的经历就注定了他无法理解这些东西,或者连想都没有想过。

更吉斯·坎吃了千番苦才有今天,自己的梦想自然是没有忘记的,站在修建好的城堡上眺望着远方一望无际的平原,他仿佛看见一个最为强大的王国即将在自己手上诞生,如此澎湃的热血激励着他励精图治,直到燃尽自己最后的生命。

首先是借鉴威瑟姆和布瑞乌的制度,然后是借用索托尼安的律法。在此前的战争中,他从布瑞乌和威瑟姆的表现里吸取了很多教训:威瑟姆的王权统治并不是完全的绝对,还有几大家族能作为异见,这就是以后的隐患,而这几大家族能有如此实力的原因就在于他们的人多半为官,虽然难以完全左右朝政,但人多必定话语权重,要是能上下一心倒还好,万一要是有离心离德怎么办?布瑞乌倒是避免了这个问题,大权在握,但是如果国王昏庸或者懒惰的话,必定国将不国,所以这一方也不能取。

其实人事是既简单又复杂的事,这样说并不矛盾,对于看透的人来说就简单,对于看不透的人来说就难。所谓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谋在于众,断在于独,治国如同之人,处其实不处其华,治其内不治其外,创始之事似难实易。

简而言之,人有人规,国有国法,法度不行则一切空谈,令行禁止则治大国若烹小鲜。万事之道,首先选人,有才者难免傲气,人一傲必专任,专任必偏颇,所以选拔有才者有才者的同时需要强力的监控与督查,奋其才而磨其傲,毕竟高位一步棋皆关民命,岂能专任胡为?

先选才,后使治。更吉斯·坎的选择只有三种,要么完全考试,要么完全以人用人,要么混合两者。有人一定会说怎么可能有完全靠别人推荐人的制度,这样岂不是满朝尽是党羽?的确,这看上去很愚蠢,但谁又敢说人情社会里不是这样?比如布瑞乌国中,想当官想发财者只有一条路:攀关系站队,是我的人一路高升,非我族类下辈子都别想。

愚蠢和荒诞的事情,在愚蠢和荒诞的地方发生,反而是一种正常。

其实更吉斯·坎最为中意的就是混合制,但此时有一个人站了出来力主反对,他就是当时被更吉斯·坎看中的文政主事“奥列格”,此人也是寒门出身,曾经是更吉斯·坎的朋友,所以更吉斯·坎上任官位之后也比较提拔他,加上他自己能力也十分突出,故而更吉斯·坎还没有称王的时候,他就已经干到高位了,后来更吉斯·坎上位,更加重用他,此人不仅自己厉害,治家也着实有一套,他们家极少有纨绔子弟,虽然说他本人位高权重,但子女都是考试选拔中优胜出来的,为官百年,可敬可叹。

再说这边奥列格提出异议,更吉斯·坎自然是要听听他的意见:混合制虽然比完全的任人唯亲要好,但也有十足的问题,什么样的位置考试,什么样的位置唯亲呢?国王事务繁忙,怎么可能小官中官都亲自任免?何况迦勒那么大,要是轮数官员,王国数数都得活活累死,所以这样的事情必然是专门的人事官员去做,但为人处事又有几个人能一碗水端平而且每一次都能端平?凭心而论,出来当官除了个别几个有能“立心为天地,立命为人民”的心之外,大多数人都是工作而已,为了一份工作得罪人实在没意思,何况还能发展自己的党羽派系,以权谋私才是何乐而不为的事情。

所以,如果混合制的话,权重的位置必然是唯亲,而权重的位置往往关乎家国天下,所以混合制从本质上说还是唯亲制,毕竟你当了高官,你真要拉自己人一把,谁又敢说不行呢?总不能为了公平正义连位置都丢了,那上有老下有小怎么办?

其实这个道理不是很多人不懂,只是很多人都有私心,或者说这个世界上没有私心的人也不会去求权求财,大家都知道大家都知道怎么样做为公才好,却没有几个人愿意,毕竟除了国王那一家子之外,大部分人是国王姓什么是毫无关心的,只要能有钱花、有对象婚娶就足够了。

如果没有私心,那又何必要混合制呢?

这样一排除下来,唯一能选择的就只有考试出英雄了,有本事没本事嘴上说了不算,手里见真章。当然这样的行为很多人也会有意见,比如说更吉斯·坎当年在庭前辩论的时候就遇到过这样一个让人难以回答的问题:考试的确公平,但公平不一定正确,王国大事牵连众多,难道能是读读书就学会了的?这其中的人情门道还有诸多幽微之处又岂是书中能写?考试只能选拔出知道方向的人,但却难以选拔出知道具体怎么做的人,这又该怎么克服?

这个问题的确是一个挺麻烦的问题,但至少从此人的提问中,我们能够看出他们也承认一件事:至少读过书的人知道处事的大体方向。实际上这位诘难者的话也大有问题——口口声声“人情门道”,什么叫人情门道?要是你做的事情是符合规矩或者于公无害的,你为什么要走人情讲门道?就中取事自然不会是什么能摆到场面上说的事,也就不是好事。

官员是王国的脊梁,脊梁弯很了,这个王国还能站得起来么?

敏锐的更吉斯·坎从这个人的话里更是有了警觉——能如此直白地说话,又是庭前,自然不是什么愣头青口无遮拦,而是他们真实的想法,想法如此强烈,也就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习惯成自然,这股歪风邪气必须打压!

但他的话也并非没有道理,有些事情过于强硬也不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智慧是什么?是中而庸之,这可不是平庸,这是中庸,执中能用,有经有权,有轻有重,真正的大智慧之所在。更吉斯·坎就此确定了迦勒国取士的方法,复杂但却实用。

首先依然是考试,这个是必须过的,但这叫初试,初试考查的是整体学问,涵盖方方面面;之后还是要一场考试,复试的考察与初试不同,初试是你问我答,复试没有问题,就是给你一件事情,当然多是王国大事,然后自行评判分析,这其中必然就会考到人情世故,以周密、详备、可行为打分项——如果初试很好这里不好,证明此人能当专才,但不能做大官,所以一派会委派到一些文艺之类的专项位置上;如果前后考试都很优秀,那就自然是要重点照顾了。

不过到此为止,也只能算是理论充足,并没有实践,于是更吉斯·坎规定所有复试优秀者都要先从地方小员做起,每年考核提拔,不过这些人只要干的不是太差一般都是飞升,这样的话就既顾及到了理论的高度,又顾忌到了实践的深度。

当然为了敲打敲打这些人,让他们知道是替谁卖命,还是要制约一下他们的。古往今来,监察的权力都是很大的,但大很了谁能监察他们呢?这必然又产生了一个监守自盗的问题,于是更吉斯·坎苦思冥想终于有了一个得意的解决方法——把检查官员的官位设置的很低,这样虽然他们能检查百官,但自己也随时受到节制,毕竟不管实际权力究竟是什么样子,你的位置实在太低,稍微有点风吹草动的,别人要检举你也不怕你报复。

你是下下下官,你有权又怎么样?我不犯错你还能污蔑上司不成?

大的制度就这样定了下来,后面就十分轻松了,有了正确的轨迹,一切就只需按规矩来就好。

可是奥列格却在这一套完美的规矩后面,发现了两个致命的隐患。

相关推荐:爱神不谈恋爱那才不是炼金术大宇之上大宋第一报星际:超越善恶幻界战纪仙贤勇者世纪终结未来是公寓与非学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