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越过波涛 >越过波涛

“曾国藩连开三枪,揭开了武昌起义的序幕。”

----------------------------《第五纵队与武昌起义:曾国藩的两大符号》李鸿章著,中华书局一九〇〇年版。

一八四四年十月,湖北武昌。

武昌的码头原本是热闹无比的。可惜的是这几年,因为下游闹起了“匪患”两江的商人都不许到上游来了,湖广总督也严禁湖南和湖北的商人去下游,还打着“清查内奸”的旗号,收拾了一批通敌卖国的奸商。湖广的商业渐渐萎缩,武昌的码头也就越发地清闲起来,只会农收的时候偶尔来几条四川的船。

但是今天的光景似乎和往常大大不一样了,码头上站满了湖广总督的标兵,个个如狼似虎,拿着一水的洋枪洋炮,有几个标营的游击举着横幅。

“那上面写的是什么?”码头旁边一个酒馆里面,一群闲聊的闲汉在讨论着这不同寻常的光景。

“不知道写的啥,好像不是字罢?缺笔少划的,写这幅字的人肯定没念过多少书。”一个穿着青衫的秀才公说道。

“吓!你敢说总督衙门的大人们没念过书?那些军爷们也就算了,那些带着顶戴的大人们,那个不是天上的文曲星下凡,那个不是进士?秀才公你敢说比他们还有学问?”旁边的闲汉们说完都笑将起来,嘲笑这不知天高地厚的秀才公。

“这……这……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你们知道回字有几种写法吗?”秀才公涨红了脸,拼命地反驳,然后又说了一大堆“之乎者也”,“君子固穷”之类的,这可让这帮闲汉们听不懂了,于是都笑起来,酒馆里充满了欢乐的气氛。

酒楼的雅间里面,几个老缙绅在喝酒聊家常,他们也看见了码头上的景象。他们可不是秀才公那样没见识的人,加上消息灵通,都在猜测这件事可能是了不得了。

“那些个字,都是下游用的那种‘简字’罢?莫非总督大人也要跟着……”这时候,说话的那个老缙绅压低了声音,说了一句“大明皇帝”,然后才恢复原来的声调说道:“不要现在的那位皇帝了么?”

“有可能,我听我家女婿说了,”这位缙绅是武昌总兵的老丈人,总能得到第一手消息,也深得大家信任。“湖广总督吴大人好像生病了,还病的很重。最近这半年,几乎都是曾国藩曾大人在理事。刚开始的时候还没什么,但这两个月,好像曾大人是要向下游靠拢啊!”

“啊?这是真的吗?”

“湖广真要变天了?”

“听说前几天,河南的张大帅带兵到了边界上了,曾大人真要这时候……这时候……”这后面的话,确是不敢说了,但谁都知道他想说的是“造反”二字。

“这我怎么知道?不过咱们老哥几个可得提前准备准备了,不管将来那个皇帝坐了龙庭,不都得用的到咱们么?只要咱们不要跟朝廷对着干,总不会有事的。”

几位老缙绅心事重重地离开了酒楼,各自回家去探听消息,好看看这湖广到底会变成谁家的天下。

码头之上,却是武昌好几年都没见到的热闹景象。湖广总督标营指挥,武昌总兵,湖北湖南的马军、步军提督等几位大人,都放下了架子,亲自举着横幅。上面写着“湖广总督衙门上下各级官吏恭迎李大元帅”,“欢迎中原提督李大人莅临武昌指导工作”等等诸如此类的话。领头的人赫然就是大清湖广总督吴其濬大人的心腹,在湖广呼风唤雨的第二号人物曾国藩大人。年纪轻轻就身兼湖北、湖南二省巡抚,又因为是坚定的“剿匪派”,深得北京的主战派伊里布大人的器重,当真是炙手可热。

五年前,“海匪”刚刚登陆的时候,曾大人就曾上书北京,说这伙海匪不可小视,是我大清立国以来最危险的敌人,一定要坚决剿灭。淮安之战后,禁军八旗折戟,朝廷里面就不大有敢言一战的人了,只有伊里布大人等寥寥数人奔走呼告。又是这位曾大人,上呈了一份《海国图志》和《枪炮纪略》,陈述海外诸国的情况,呼吁北京朝廷进口洋枪洋炮,对抗海匪。这几份报告都是条理清楚,证据确凿,让人读了拍案叫绝,北京的伊里布大人秘密来信大加赞扬,直接把他从一个小小的文官幕僚提拔为武昌知府。北京来的吴总督更是把他倚若长城,在海匪肆虐的这几年里,都靠曾大人保驾护航,湖广这艘大船才能屹立不倒。

然而,这半年里,事情却是来了个急转直下。先是吴总督生了病,无法理事,也不见客了。然后就是总督衙门被曾大人清洗了一番,揪出了一票“私通海匪”的官员,又安插了一群曾大人自己的心腹。湖广总督衙门这几年积累的银子,也都掏了出来,不知道从哪买了一大堆的洋枪洋炮。要知道,这种火器是只有中央军才能装备的,湖广的绿营兵顶多就是看看。可是不知道怎么的,武昌的驻防八旗好像对此也睁只眼闭只眼,由着曾大人胡搞。

最近两月,曾大人更是变本加厉,总督衙门的文书里,也不许用“海匪”了,而是要称“明军”,或是“国民革命军”了。下游也经常有船来了,而且曾大人还明令禁止不许拦截,甚至不许检查,也不知道这些船上装的是什么。最近几个月,本来是要给北京把今年的粮食和银子运过去的。北京朝廷自从运河断绝之后,就没法从江南获取粮饷了,虽然开放了东北的禁区,但是很大程度上还得依靠湖广的粮食,这里是北京剩下的最大的粮食产地。但是现在曾大人明显不想乖乖听北京的话了,不仅不予回应粮饷问题,今天还带着一票心腹官员来到码头上,欢迎一位“李大元帅”去了。

“来了,来了!”

一艘高高的楼船开了过来,这船竟然有两层甲板,每层都开了许多个窗口,一门一门大炮露了出来,黑洞洞的炮口令人望而生畏。

“都说我大明的水军冠绝天下,今日一见,真是名不虚传啊。”

“是啊是啊,有这等大舰,满清的鞑子皇帝哪里是我们的对手。”

这群官员明明穿着清朝的官服,但是说起“鞑子”,“我明”之类的字眼来毫无阻碍,好像理所当然一般。

曾国藩却是在一旁,嘲笑这群同僚的“没见识”。他当年在台湾接受秘密训练时,是上过李兴汉的“天鹰号”的,也见过北洋舰队的“定远”,“致远”号。两艘一级战列舰同时开火的时候,那声势之大,真是让他终生难忘。

“这种小船也就在内河里开一开。要不是大舰进不了长江口,提督哪里会自降身份,坐这种小艇了?”

船总算停了下来,几个穿着白色风衣的人走了下来。曾国藩一眼就认出领头的人,正是李兴汉。他连忙走上去,行了一个军礼,说道:“学生曾国藩,恭迎李提督莅临武昌!”

他的军礼倒还标准,只是他头上戴着瓜皮帽,后面插着花翎,手上又是长长的马蹄袖,让他看起来不伦不类。

李兴汉笑道:“不必多礼。大家都是革命同志,你我在军中也只是上下属而已,不必自称学生。”曾国藩在台湾的青浦培训班的时候,受过李兴汉的教导,系统学习过潜伏与谍报技能,因此称呼李兴汉为老师。

旁边的几个官员都谄笑着围上来,说着一大堆恭维的话。李兴汉也不开口,只是微笑着,静静地听着。他突然就有一种好笑的想法。这些人的表情,和说出来的话,让他想起了以前经常见过的一种形象,与眼前的这些人十分相像。

“要是他们能喊上一声‘太君’,可就更像了。”李兴汉这样想到。

旁边的武昌总兵刘镇似乎看不下去了,就走了上来,说道:“提督,我们先去总督衙门吧,属下等已经设了酒宴为提督接风洗尘,我们不如一边吃一边聊。”

李兴汉说道:“这敢情好。我早就听说武昌的鱼好吃,这次可得好好尝尝。”

一行人簇拥着这几个明军的首脑,朝着湖广总督衙门去了。旁边偶尔有闲人过来看热闹,都被那些总督标兵们大喝着赶开。

相关推荐:晶澈权柄流浪的万界守护者缘起之处很有爱同化姬战争无序之光半脑反叛者说80天征服魔都北燕帝歌星际穿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