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侠将 >侠将

第五一三章 前路迷茫

“参事大人,您要求的舰队我都准备好了,只要您一声令下他们就能通过虫洞进入新长安。”反复权衡过利弊,又与已经成为正式家臣的老海盗们商议过对策,李威奇决定遵从高克俭的指挥对新长安派出虫洞舰队,不过在高克俭下达具体命令之前这支舰队会一直潜伏在虫洞星系里面,否则贸然出现有可能导致难堪的外交纠纷。

“嗯,这样就好,这样就好。”李威奇的明事理让高克俭连连点头,“我现在说这些也许早了点,你的付出和配合一定会得到回报。”

“呵,参事大人和我都是为侯爷尽忠,回报什么的实在不敢当。”李威奇和善地笑笑,“而且要说回报的话,侯爷能给我们这些生存在穷山恶水中的海盗们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落脚之地就已经是天大的恩德了,这笔恩情我还不知道要怎么还呢。”

“唉,要是人人都如伯爵大人这般懂得感恩,世上会少去很多纠纷吧。”高克俭的叹息中同时参杂着赞赏和惋惜,赞赏李威奇的自知之明,惋惜世上还有很多人无法平复不切实际的野心。

“总之只要参事大人一句话那些人无论刀山火海都会去,他们是我精挑细选出来的人,家族和后事已经在侯爷的恩典下都安置好了,您可以放心差遣。”李威奇追加了一句。

“啊,到时候就拜托康定伯您了。”高克俭点点头,挂断了通信。

好吧,外部安排自己能做的差不多都做了,剩下的就是最难解决的新领地整合工作。虽然杨希恩已经放手把领地整合工作全权交给高克俭处置,但这不代表杨希恩会接受高克俭采取的任何措施,杨希恩信任高克俭的前提是两人对新领地的处置都抱有同样的期望,那就是废除帝国持续了近千年的世袭领地分封制。

如果在表面推崇民主制度的南方国家,世袭领地分封制本身就不会成为一种选项,但在帝国分封制可谓由来已久根深蒂固,任谁想去动它都要承担十分严重的反噬——已经到手的权利谁都不会放弃,这是人之常情,所以除非犯下谋叛之类的大罪一个世袭领主的领地很难被剥夺。

当然并不是没有人尝试过去废除分封制来加强侯爵领的力量,其中有人用尽了阴谋诡计,有人杀得尸山血海,这些人最后的统一结果都是在目的达成之前被蔓延在领地全土的叛乱推翻下台,更惨的甚至丢了全家性命。比如青阳领就是在青阳姜家尝试瓦解领土内的分封制度时激起了家臣集体叛乱,最后由国内最大的家臣田家取而代之,而姜家自身在这场内乱之中几乎被杀光,可见废除分封制要面对何等的困难付出何等的代价。

但是分封制必须被废除,否则杨希恩治下的新生大汉帝国还是会重新走上旧帝国的老路。与其等到新皇朝已经完整建立的时候再尝试推行,不如现在就把手头的无主领地作为试验田来使用,这么做影响小副作用也小,却能给日后在全帝国推行新政积累宝贵的经验,无论杨希恩还是高克俭都是这么想。

然而这个想法与当前的现实相违背。

分封制之所以能够在帝国大行其道,主要就在于这种制度结构惊人的稳定性,采用分封制能够迅速平复国内因为政权更迭和政策失误导致的混乱,这也是当初文皇帝选择采用分封制来平复武帝杨统给帝国造成的毁灭性影响的主要原因。

然而这种制度的缺陷同样明显,中央政权对地方政权的控制力严重不足,只要中央政府稍微变得虚弱地方政权就会开始互相兼并造成地方割据,这种不治之症发展到晚期必然出现强力地方政权尝试把中央政权变成自己的傀儡比如董麟,或者更强力的地方政权试图取中央政权而代之比如杨希恩。

高克俭不能也不愿让自己参与建设的新皇朝重蹈覆辙。

既然旧的道路被确证是一条死路,选择哪条新道路就成为高克俭不得不去面对的难题,本来这个难题应该由定远府的最高统治者杨希恩去决定,他却一次又一次地逃避了由自己做出决定。高克俭能够理解杨希恩的心情,也没有因为杨希恩的逃避对自己的主公产生任何不满情绪,他跟随杨希恩的时间已经很长,知道杨希恩从一介没有继承权力的世子摸爬滚打到现在的权势完全是命运的偶然,而推动杨希恩走到这一步的只是个幼稚但坚韧的理想,而非老谋深算的全盘计划。

没办法,谁让自己是杨希恩最信任的谋士呢?自己在决定追随杨希恩的时候就已经下定决心要帮助他改变这个帝国。

早在人类来到大室女座这片新天地之前,人类就已经在旧地球和银河系中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其中有所缺损,但很大一部分还是被忠实地记录了下来。高克俭深知以史为鉴的道理,也曾经在立志时就研读过人类在过去曾经走过的政治道路,其中在保持帝制且不采用分封制度的情况有两种。

第一种是确立帝国宪法,允许帝国公民以某种形式选举或推举出自己的行政长官,当然这些行政长官有受限的任期且直接对皇帝负责,所以不必担心他们会像强力的帝国诸侯那般篡权夺位,这种制度被称为君主立宪制。采用这种制度势必会让失去权势的旧领主们心生不满,而且也会激发民间要求进一步扩大民主范围的呼声,别说摇摇欲坠的大汉帝国禁不起如此折腾,就连如日中天的定远府也受不了它带来的地动山摇,所以这个选项立即就被高克俭排除在外。

第二种则是持续强化中央集权,如有必要的话以军事力量压制所有反对声音并将全部帝国领土收归中央政府管辖,并且扩充对内镇压机构实施恐怖统治,将帝国一切权力全数集中于皇帝一身。同时为了防止皇帝怠政或暴政的情况,帝国还要创立一套纷繁复杂的官僚政治体系来适当隔绝皇帝和民间以确保在皇帝不适任的情况下帝国可以依靠这套官僚体系继续运行,这种制度被称为专制君主制,非常类似开国皇帝杨致远在世时采取的制度。

当然了,这种制度同样有其缺陷。首先官僚机构本身就是一套会不停内部增殖的机构,随着时间流逝哪怕是最精简的官僚机构也会逐渐变得臃肿肥大然后给帝国臣民带来沉重的负担。伴随官僚机构的臃肿程度上升,帝国的末梢神经会迟钝直至坏死,当坏死部分到达不可忽视的程度时就会导致外敌入侵或内部革命。另外皇帝本人的资质同样决定了这套政治制度的运行效率,如果出现武帝杨统那样的“千古一帝”,哪怕最精密的官僚体系同样会在皇帝无尽的横征暴敛之下轰然垮塌。

“唔,知道的越多就越意识到自己一无所知么……”难以抑止心中的迷惘,高克俭对窗外漆黑的天空深叹了口气。

相关推荐:源修道界梦偿记非酋的自救之旅命题一生只一人乱世烟雨难为情喋血漂流记熔流炽热之血自黑暗中走来提坦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