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谲案刑谱 >谲案刑谱

第六十二章:左氏审判

审判和侦查的目的是发现真相,维护正义。但是,在各式各样局限的情况下,身为县令如何弥补弊端、判断证据,发现真相呢?

这还好是我,不让别人得练个数年。

各个朝代的县令知府各显神通,或者凭借直觉、经验大胆臆测,或用兵法计谋,有时甚至借助神明来断案,这些都是这些人们的智慧。

例如大胆臆测妙断遗产纠纷的例子。

前朝时,曾发生过一起离奇的遗产纠纷案。奇在哪呢?一个大员外明明白白写下遗嘱要把自己的万贯家财留给女儿,县官却把财产判给了富翁的儿子。怎么回事呢?

一个县有一个大户人家,家财万贯。其富翁有个儿子,在儿子三岁时,夫人去世了,还有个大女儿,已经嫁人,但是品行不端。后来,寓翁病入膏盲,害怕女儿争夺家产,儿子遭遇不测,于是他便招来族人立下遗嘱,将所有财产全部留给女儿。只留下一把剑,并对女儿说:“等你弟弟到了十五岁,你再将剑交给他。”

可当富翁的儿子十五岁时,找姐姐要剑,姐姐却说什么也不肯交出来,于是,他将此事告到了衙门。此县令在大堂上宣读了一遍富翁的遗嘱,并问富翁的女儿、女婿:“这份遗嘱是伪造的吗?”他们忙说:“不是。”

“既然不是,为何不把剑交出来?”无奈下,两个贪心的人不情不愿地递上了剑。

县令对左右的官吏说:“你们看,富翁的女儿连一把剑都不肯自觉留给弟弟,多狠心贪财啊!富翁实际上已经料到了这一点,他怕儿子受到暗害,又考虑到儿子年纪太小,即使得到财产也不能保全,所以暂时将财产交给女儿保管。而这把剑,意味着决断。他估计女儿必定不肯把剑给儿子,到那时,儿子已经1十五岁了,智力、体力足以保护自己。如果此事告到衙门,若能遇到清正廉明的官员,或许能明白他的苦心,就可以为儿子做主。这个富翁真是深谋远虑!”于是,何武将富翁的全部家产判给了他的儿子。此后,这件事情被传开,听者莫不叹服这个县令的智慧。

在这个著名的案例中,县令根据一把剑就推断出遗嘱并非富翁的真实意思,这种推断显然多有臆断的成分。但是,不管在今天还是当时,富翁的遗嘱显然是很不合情理,因为将财产留给儿子是通常的做法。因此,县令根据富翁女儿、女婿的表现以及剑的涵义大胆推测富翁遗嘱的真实想法并非凭空想象。这种经验、臆测是县令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亲身体验,同时细心观察,对案情作出的判断。

然而,问题来了,若遇到不是公正廉明的县令,那该怎么办。因此,臆测很久以前就被我师傅推掉了,没有和我说过。而且,臆测往往带着偏见,万一此案中,富翁的真实意图是把家财给女儿,而县令的内心想法为,子承父业,儿子应该继承父亲的遗产,那么一开始对于女子便是不公平的。

例如著名的“五听”断狱,就是古人经验总结的精华,帮

助法官解决了不少难题。所谓“五听”,一是辞听,听嫌疑人说话,如说的是谎话,其情绪表现就会烦躁,胡言乱语;二是色听,观察他的脸色,如其说谎,就会因羞惭而脸色发红;三是气听,观察呼吸气息,如不说实话,他就会急促喘息;四是耳听,观察其听了审讯的问题后反应如何,如果心里有鬼,他就会心思不宁,听不清县令或者主簿的话,可能没法自圆其说;五是目听,盯着观察嫌疑人的眼睛,如果说谎,其眼睛就会出现游移不定、慌乱无神的样子。“五听”通过观察嫌疑犯的说话、脸色、呼吸、眼神等,来判断其口供的真实性,还是十分实用的。

还有就是,运用兵法计谋获得真相,除了利用经验外,有些更高明的法官还能熟练运用兵法,达到出奇制胜的效果。当朝初期太宗皇帝时,就有这么一个案子。

江阴县令赵和,以善于办案著称。一日,淮阴某村农民茅金大前来告状。原来,茅金大早前因办事缺钱,找熟人黄泰龙借了九百千钱,并以地契抵押,写下字据说债清契还。然而到了第二年上半年,当茅金大还清借款,索回地契时,黄泰龙竞翻脸不认账,于是,茅金大将此事告到淮阴县衙。由于他无凭无证,此事竟被淮阴县衙判为诬告。走投无路之下,茅金大只好慕名来江阴告状。

这一无物证,二无人证,如何破案呢?赵和思索着,忽然他的眼睛定在了状纸“黄泰龙说我是诬告”上,并自言自语道:“办法有了!”当即,他派公差拿着他的文书去淮阴官府,文书上写:“今江阴捕获一个江洋大盗,犯罪证据确凿。现已供出同党黄泰龙系淮阴人氏,速捕,交来人押至江阴。”淮阴县令见是大盗案,不敢怠慢,连夜将黄泰龙捉拿归案。

黄泰龙一上江阴公堂,高喊冤枉不止。对此,赵和喝道:“你所犯之罪铁证如山,还敢抵赖。赃物都藏在你家中,完全可以查明!”黄泰龙听后辩白道:“小人并未藏匿赃物。”“那你把全部家产一一讲明,若无出入,方可替你雪冤。”于是,黄泰龙急急把全部家产一一供明,另有九百千钱是茅金大赎地契交来的,等等。

赵县令冷笑:“既然你不是江洋大盗,原先为何要隐瞒茅金大赎地契的钱呢?”当即,他把茅金大传上堂,而黄泰龙也只好供认出他的诈骗罪行。

由此可见,赵和的这招无中生有、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真是高明。

这后来也纳为谲术之中,也称无中生有,舍大保小。

第三者,借助神明裁判案情,此外,利用人们对神灵的敬畏来审判案件,也是审判者一直采用的办法。

各朝各代历史上上都采用过神明裁判法。在前朝严格的宗教仪式下,县令祈祷,请求神灵帮忙辨明是非。甚至有的小地方,乡里直接将赚疑人扔到河里去,如果人沉到水里,说明神认为他是有罪的;如果浮在水面上,就无罪,这种神明裁判的办法,在今天看来十分荒谬,但在落后的地方人们普遍敬畏神明

的环境下,是具有实际价值的,当然也是不公平的。

还有的地方,甚至曾有一种叫馒头审;县令命令犯罪嫌疑人不喝水,在一定时间内把馒头吃下去,这是特别困难的。如果能够顺利吃下去,就证明他是清白的;如果吃不下去,发生吞咽的困难,甚至干呕,这就是上天在告诉人们他是有罪的。因为,人在紧张、恐惧时,唾液分泌减少,就会觉得口干舌燥,相信很多人有过这样的体会。心虚、有罪之人会因为紧张、恐惧,难以下咽。因此,馒头审法在一定程度上还真能把罪犯“审”出来。

我师傅曾经和我说起过,前朝的的摸钟辨盗也是一种神明裁判法。说的是当朝太宗年间,有一个富人家失窃,官府抓到几个嫌疑人,但不知究竟谁是盗贼。于是,县官把当地人信奉的一所寺庙里的大钟迎到了后堂供起来,然后将几个嫌疑人带到了钟前,对他们说:“这座钟能够辨识盗贼。好人摸它,它不发声;盗贼摸它,它就发声。”然后,他带人对钟祈祷,又用幕布把钟围起来,并暗中涂墨。准备完毕后,县官让嫌疑人逐一把手伸到幕布中去摸钟。后来,当他查验他们的手时,竟发现众人手上都有墨,唯有一人手上没有墨。而这个人就是盗贼,因为他害怕钟响,所以没敢摸钟。果不其然,经过讯问,这个人很快就供认了盗窃的罪行。

后来,运用三十六计,威逼利诱各种方法使得罪人认罪,都纳入谲术之中,但是,此方法必须查的此人是否真实有罪,必须查清,不然会导致冤案的产生。

因此,宋晓就是我缺少的人。她查清楚后,对于各种案件的审判,都可能有局限。

难不成我和别人说,我们解开了你爹的肚子,发现里面有你衣服的一角,说明他咬过你,你们一定发生过打斗。

这样说,人家不得打死你,或者把你告上去。

因此,我不得不使用我师傅的那些下三滥。

不过,那些年,我师傅给我找来了一个二师傅,我只见过他几面,不过,他也教了我一些对于审判的方法。

就如同马氏兄弟的案件。他们的罪行,在我多年经营的刑谱之中,还没有记载过这种性质的案子,毕竟我才二十来岁。

这两报应弟兄,虽然三人都是因为他们而死,但是,由于之前已经定案,李丽因为魏海非礼而自尽,因此就算他们之前确实存在虐待李丽,但是他们又可以称是魏海的间接原因,而且他们的罪行就是暴力,非礼。而且,魏海的事实确实存在,因此他是内疚而自尽不关这两兄弟的事,而花霜的死更于他们无关。

但是,只要他们承认有虐待的事实,那么也可以治他们的罪。而且,他们的罪行足已经让他们身败名裂,而且因此会连累他们的父亲已经家中的商行,因此,这报应算是最大的了。

我和宋晓,皇上他们解释了,他们算是听进去了,说这样就足够了。

皇上还给了我一脚,叫我赶紧去办!

相关推荐:崛起吧娘化的地球土著慕尽白衣综漫大幻想又把天神安排了我是一朵寄生花快穿攻略:反派大佬,求放过快穿:主神大人宠宠宠快穿:死对头只想跟我恋爱看,朕的皇后很嚣张石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