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说不得之浮屠一梦 >说不得之浮屠一梦

[莳五]惟朕之高阳 配得如此江山

车外哒哒的马蹄声径直过了宫门,在永安宫门前停下。临下车时袁天罡将那块蛇形的玉石取下,赠给高阳:“贴身带着,可安心魂。”

高阳接过那枚玉块,质感温润,仿佛暖入灵魂深处。

夏如早已在殿门口候着,见高阳与袁天罡下得车来,走近,服了服身:“公主,道长。”

夏如接过高阳解下来的斗篷,命人去备热汤。来请袁天罡的宦者已立在殿外,袁天罡将一只小玉瓶交给夏如,叮咛几句便辞了永安宫随宦者往两仪殿去。

两仪殿内光线较暗,陈设极简极淡,远瞧仿若有观水墨泼画之感。

珠帘垂下,反着屋外的光亮。李世民坐于殿侧,身前紫檀木制成的案桌上雕刻着双龙戏珠的图纹,“珠子”是邢窑烧制的白瓷炉,釉色洁白如雪,造型规范如满月,器壁轻薄如云可透光亮,几缕白烟自瓷炉内飘然而出,朦胧着后面拭琴人的手……

宦者躬身进殿,禀了声:“袁道长到了。”

道长只手抚着及胸的胡须,眉目分明,笑容清致,一袭玄衣飘渺,脚着谢公屐,若仙人凌风般踏入画中。撩开水晶珠帘,以袖带香有醉心模样,眼瞟过薄薄白烟后,停在拨弄琴轸的人身上,拱手尊一声:“陛下。”

“道长来了?”坐上的人未抬头,依旧一手拨弦,一手旋着琴轸:“前些日子请了万乐师的关门弟子邱正先生制了这把琴,道长来看看这弦音调的如何。”说罢,便起身至一侧,做了个请的手势。

袁天罡往前两步,屈指弄弦,琴弦纹纹震动,声响如夏日清泉,瓷炉内腾起的熏香与之迎合,婉转于耳际,泠然散于空气中……

“原来陛下懂琴?”袁天罡拇指拧磨着食指与中指,有些思索道。

“高阳腿伤前曾缠着青雀要他的‘仙佩迎风’,青雀借口她琴技平平,舍不得给她,她便缠了皇后好一阵。”李世民笑容渐甚,眼中遮不住的宠溺,千古圣君仿佛在诉说着他的骄傲般。

袁天罡瞧着帝王的样子,说不完的柔软从中流露。让人觉得,此刻他不是坐拥三千江山的君王,而只是一个精细挑拣为搏女儿一笑的慈祥父亲。

“这些日子高阳有些刻意疏远我,想来是最近政务繁累,没太顾得上她……”原本微微弯起的眼角里闪过丝丝失落,语气里透着自责。

袁天罡着手划过最高的那根琴弦,琴身正中央雕刻着繁星点点,以丹朱上色附于漆面,那是高阳最爱的木樨花。琴额篆刻了两行诗“知君有道来山上,何似无名住世间。万顷白云独自有,一枝丹桂阿谁无。”

他当真是疼极了高阳,所以最后才会那般恨极了辩机……

“道长你说,这把琴该起什么名字好?”

袁天罡撩开衣摆端坐于清红漆金龙头的圈椅上,阖眼清弹一曲:“如此江山。”

琴音袅袅,绕指绕梁,抚琴的人仿佛已近微醺境界……

李世民反复琢磨“如此江山、如此江山”,就如同七年前抱着才出生的高阳,千万思虑她的名字一般。

——如此江山。

这是极好的名字。他的江山锦绣繁华,如同一篇华章跃然在抚琴人的指间,只有他最骄傲、最疼爱的高阳,才配的上如此江山……

PS:热汤,就是白开水,以煮开多次者为好,煮开多次的叫百沸汤。水沸腾多次,其中污浊之物,或下沉,或上散,水质就好多了。(没错,这也是药!)

万乐师:八音转调定唐风——万宝常。他奉诏制定礼乐,曾以自制"水尺律"为标准调制乐器,并自撰《乐谱》六十四卷,具论“八音旋相为宫之法,改弦移柱之变,为八十四调,一百四十四律,变化终于一千八声”等乐律理论。他所制定的这套宫廷乐器对后世的俗乐产生重大影响,他的乐律理论虽然在隋朝并不受重视,但对唐代定律具有启迪作用。

至于弟子邱正……不存在的,完全是作者找不到贞观年间在乐理上非常有成就的人……

《周礼》中乐师亦称:小丘正。

知君有道来山上,何似无名住世间。

万顷白云独自有,一枝丹桂阿谁无。

——吕岩《七言》

相关推荐:月华之刃——鬼灭我那跃动而明亮的人生战锤下的王座番时光与你都很甜沙雕炮灰和霸总的千层套路衍生学院洛星的假面次元游戏飞扬青春爱转弯武林百榜重生九零乱晴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