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月化星 >明月化星

第二百二十八章 蓟辽督师

崇祯抬头看了看杨嗣昌和洪承畴,此二人在议事前都被崇祯单独召见议论过。杨嗣昌赞同出兵,但是洪承畴反对出兵。这让崇祯陷入了矛盾。

杨嗣昌与蒋德不和,但是两人在锦州问题上选择出奇一致。洪承畴反对的理由非常直接:陛下,户部没有钱粮了,库银一百五十万两,官仓存粮只有三十二万石,只够十万兵马三个月开销!派遣到锦州的援军如果低于十万之数,此战难胜!

对于钱粮的问题,崇祯刚开始还不信,钱粮紧缺是他是知道的,但是也不该缺这么多!最后,崇祯派王承恩到户部核对,才知道钱粮的窘迫真的和洪承畴说的一模一样。

再查了七月从南方各省押运来的五百三十万两赋银用途明细,崇祯感觉到心力憔悴:支付九边官军拖欠军饷一百八十二万两;支付拖欠四个月的陕西和湖广官军一百二十四万两;支付建奴围困京城时拖欠的官员俸禄三十八万两;兵部打造兵器甲盾耗费三十一万两。没有一项不是紧急需要支付。

继续拖欠军兵军饷?士兵立马就哗变给你看,好不容易进京勤王,赏钱不给就算了,军饷还拖欠?拖欠官员俸禄?只怕官员会全部跪在宫门外逼宫去了!

粮食的用度差不多,好不容六月押解夏粮直接转空了,现在天下各地秋收的粮食还没入仓,等押到京城至少要十月底。

最后,杨嗣昌说了一段让崇祯下定决心出兵:“陛下,求援的兵马可以晚一个月出京,锦州的存粮,臣等已经核实过了,可以坚持到明年一月。想来,以锦州前线多年征战的将士,再坚持二个月没有问题。而一月后,秋粮也可以入库归仓,到时就可以交付给出征的大军。眼下,要紧的事情是筹集军饷,户部的钱款可以先给大军发部分,剩余部分后面逐月分发。不足之数,臣的建议是:召集朝廷官绅们纳捐一部分,再向天下各地的商户们借部分,等将来大局安定后再归还”。

洪承畴坐在后面微微瞥了一眼,又回复到眼观鼻鼻观心的状态。他现在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明哲保身,自从二次被削兵权后,他总算明白了,皇上对谁都信不过。至于现在的锦州危机,他也不想参合;杨嗣昌的那个捐款借款之策,再洪承畴看来可笑之极。带兵八年时间,他就没见过多少个士绅真的“一心为公”,只要不是伤及他们家族利益,他们这些地主士绅不落井下石,都算好的了。

皇帝定策后,京城六部和天下督抚的公务就忙碌起来,各项准备事务忙碌了一个月后,大明终于出兵救援锦州。

崇祯十一年,十月二十五日,洪承畴再次挂帅出征,被任命为太子太保,钦差大臣,蓟辽总督。带领十一万兵马出征锦州,并被授予节制原属关宁防线的七万兵马权力。这是十一万人里,原属于洪承畴统领的精锐六万,从湖广熊文灿那里调集的三万,京城五大营里调出二万。大明内部的最后精锐大军,尽数托付在洪承畴的手上!

其实,洪承畴本意是不想继续带兵了,但是朝廷除了他无人可以当此重任。在任命统军主帅前,崇祯分别单独询问了三位内阁大臣,二位国公,六部尚书,最后连王承恩的意见都问了。除了蒋德外和洪承畴推荐杨嗣昌外,其他人都推荐洪承畴,用杨嗣昌的原话说:“臣本因自请担此重任,为皇上分忧。但臣自知,论统兵经验和才干,臣不如洪九亨!洪九亨统兵近九年,未尝一次大败。即便偶有小败,事后也能抓住战机以大胜而告终。此战关系的大明未来十年的国运,之自问私下与洪九亨有些不合,但仍愿推荐他出任主帅”。

于是,崇祯再次单独召见了洪承畴,私议了一天,洪承畴的统兵大任就确定了下来。

......

沈阳盛京的城头上,十月底的辽东,清晨的室外已经寒意清冷,但带着索尼等几个随从沿着城墙巡视的皇太极则眼神不经意之间露出一丝火热。城下,一队队穿着号衣的步卒,押着辎重马车向西边进发。那是送给锦州前线的粮草和箭镞等补给物资。

索尼望着下方不停在出城的军队,问道:“皇上,是不是把那七十门大炮也调给大阿哥?据说锦州城内有二十门火炮,如有这些大炮相助,攻打锦州就会容易一些”。

皇太极摆了摆手,说道:“让豪格去打锦州,但目的却不是锦州。如果真只是为了锦州,我们两年前就机会打。现在,朕只是让豪格围而不攻,隔三差五的骚扰一番,权当是练兵。朕要用锦州这块鸡肋来钓一条大鱼,关内刚传来消息,大明派了洪承畴率领十一万大军来救援锦州,这洪承畴可是一条大鱼。而且是范先生曾经评价非常高的大鱼!”。

“区区锦州,虽然地势险要,但对不善守城的旗人来说,其实是鸡肋。三天后,朕回亲帅后援的六万兵马也出发,在锦州附近好好会会这位常胜儒将!索尼,你就好好协助庄亲王镇守盛京,替朕打理后粮草军需”。

索尼突然恍然大悟地说道:“原来如此,那么前几天皇上写给祖大寿的劝降书,备好而不送出,是因为时机未到?”

皇太极点了点头,说道:“不错,等到朕的大军彻底击溃大明的援军,并歼灭其大部之时。只要将书信寄送出去,祖大寿必降!在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之时,他就别无选择”。

索尼此时佩服的说道:“皇上妙计必成,臣等总算明白了为何不在关内与明军决战。只是,这祖大寿这等言而无信之人,皇上对待其如此宽厚,实在让臣等拜服”。

皇太极笑了笑,没说话,其实心里对祖大寿非常愤怒。但做为皇帝,他不能把所有心思暴露在臣子面前。七年前的大凌河之战,祖大寿被困大凌河新城里一直不肯投降,直到救援的关宁军被击败,而祖大寿所部人马又整整饿死了三成之后,才出城投降。

那时,皇太极对祖大寿极为礼遇,爵位、官衔、金钱、美女都毫无吝啬的赏赐给对方。结果他祖大寿人在后金心在大明,乘着皇太极没有监视,转头就而率了旧部人马逃回了锦州城。

这让皇太极的脸面狠狠的被扇了一耳光,如果是以其他人的性格,只怕是会立即起兵打锦州以雪耻。结果,皇太极在公众场合对所有臣子说道:“此人真是忠臣,不必为难他”,然后还把自己侄女嫁到锦州送给祖大寿;并写书信告诉祖大寿:如果在明朝呆的不舒心,随时欢迎来投靠后金。一时间,八旗将领都非常不满,认为皇帝待汉臣太厚了。但是皇太极的名望一下子却拉高了,很多人把皇太极这种举动与曹操厚待关羽相提并论。

即使是祖大寿本人,也在收到皇太极书信后感动的痛哭流涕,也因此纳了爱新觉罗家的女人为妾室。

从此,祖大寿就处于非常尴尬的政治边沿,他没投降满清,但是大明朝廷已经不再信任祖大寿了。而关宁军内部,山海关派系和宁远派系也对他敬而远之。

事后,范文程私下里对皇太极此举赞不绝口,这赤裸裸的阳谋!不管是祖大寿,还是明朝内部,都老老实实的中计。也因为那次声誉的作用,导致后来孔有德和耿仲明前后都来投降。如果不是青龙帮人插了一脚,尚可喜现在也投降了。

但是在皇太极心里,如果再次招降祖大寿,绝不重用此人,而是给他虚衔高高供起来。一个讲江湖义气的人,又与明朝内部很多将领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实在难当大任。

如果是去年,皇太极还不敢彻底下决心打锦州。但经过上半年的入关洗劫之后,皇太极就有九成的信心!因为如果比消耗钱粮,大清现在钱粮储备绝对可以拖死大明。细作从关内传来消息,直隶的流民到现在还没安顿好,很多地方闹起了匪患,明朝没有开仓救济是因为官仓粮食不足。

这就是最关键的情报!

相关推荐:狩猎巅峰狩猎异世穿越三国之开挂人生穿越三国之我为王大明:家祖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