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月化星 >明月化星

第二百二十五章 战果 盘算

要知道,郑芝龙以前打仗,缴获一般是郑家获五成,高层将领分二成,基层军官大大小小合计分二成,绝大多数的士兵也就分一成。就这样,纯朴的闽南人还觉得郑家军大方。因为明军打战,除非士兵私藏,否则一切缴获都是归公或者落地各级将官手里;到天启以后,其实就没有归公的说法,全部都落入军官手里。这也间接说明了明朝旧制军队的内部腐败程度。

这一战,对刘星来说,彻底了后收服了郑家所部将士的上下军心。打胜战,是转移内部矛盾的不二法宝!再加上所有奖赏都是按军功记录多少来分的,并没有对郑家将士区别对待,都是一视同仁。

这一战,除了财物收获,刘星最珍惜的克里斯汀这个多面手人才之外,还有六十三名工匠。这些人中,有二十七人懂铸造大炮和维修火器,剩下三十六人懂造船和船舶保修!人才,永远是最难得的!

分赏庆功宴之后,全军休整的时间里。邓通开始着手新编陆军的训练,刘星给郑芝龙的任务是两年内训练处二万的各部步军,加上原来的新编十一师就是要求达到三万人。郑芝龙撑着青龙帮老兵在台湾岛的时间里,吃住都呆在军营,一副想把邓通的训练指挥知识要掏空的样子。暂时,驻扎在金夏和台湾的步军只要照搬青龙帮的训练套路就可以。

水师方面就比较复杂,郑家已经行了一套自己战术打法,现在刘勇的任务是将郑家的优越的水战操控技术与青龙帮的战术融合在一起,要精益求精的升华,这就不是短期内可以完成的了。经过与刘星商议后,刘勇乘着对新到手的战舰进行改造加装轮桨的时间里,将郑家原有水师的人马和青龙帮原本的人马打乱混合重新整编。然后先使用青龙帮的新式战舰训练。

刘星自己很清楚,经过此战之后,加装轮桨动力的战场技术就会被荷兰人仿造学走。就算是荷兰不传播,很快也保不住秘密了;特别是经过长江军事行动后,很多商船也开始学着改造加装。说到底,这本身不是一门门槛太高的技术,捅破了一层窗户后,大家都学去了。

......

五月底,就在刘星起身北归的前三天,南边传来消息,葡萄牙人如预料那样攻克了马尼拉。但是,刘星没想到的是,葡萄人得到吕宋(后世菲律宾群岛)控制权后,居然打起了马六甲海峡的主义。

不过,在马六甲,近期战败的荷兰人,联合了西班牙人,一起击退了葡萄人。最后几方人马在新加坡附件一个叫牙兰小城的地方,签订了一条新的《牙兰公约》后才正式停火。公约规定,新加坡属于荷兰所有,但是荷兰人不得拒绝其他国家的战舰和商船通过马六甲海峡。所有进入新加坡港停泊和售货的商船,要向荷兰东印度公司缴纳货物等价百分之三的税收。

不过,让葡萄牙人低头签订合约,是因为刘星拒绝他们联合出兵的建议,让他们得不到外援的支持。此时的刘星,在获得台湾海峡以北的所有海域主导权后,暂时不想再扩大海上行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解决陆地上政治和军事问题前,大海已经暂告段落。

刘勇按照刘星要求,将水师的主力驻扎在澎湖和金门岛,在热兰城留下三十战舰作为分队留守。如此,金门厦门--澎湖--热兰城的南方海域防线构建就彻底完成。

北归的路上,京城的政局动荡的余波继续进行,在蒋德背后运作下,再接再厉的都察院那般疯子继续弹劾上书,而东林党的人更是在背后推波助澜,处于风波之中的曹文诏终于还是被的下狱了。眼看着一场类似于袁崇焕的悲剧再次上演时,西北传来六百里加急警报,在北直隶和皇太极混的不错的东蒙古各部,再次把目光盯向了兵力薄弱的宣大防线。哈察尔的蒙古人更是叫嚣着要报三年前的一战之仇。

在没有合适人选可用的情况下,加上杨嗣昌和洪承畴两人的力荐,崇祯再次启用曹文诏。重新被任命为大同总兵曹文诏前脚刚走不到二个月,东边的狼烟又浓浓升起。

粮草充足的皇太极,以豪格为前军统帅,带领三万八旗骑兵和三万步军以及科尔沁二万骑兵。于九月二十日包围了锦州城,关宁防线告急!驻扎锦州的祖大寿只有二万步军和三千骑兵,驻扎在宁远的二万兵马,见清兵事大不敢驰援。而驻扎在山海关的吴三桂经过上半年勤王催响一事后,变得保守起来,没有直接率军支援;而是将紧急战报送到京城,向京师求援。理由是:清兵势大,非关宁一地之兵可战之。

......

金州半岛大营里,刘星接到北面的情报后,对着长五尺,宽三尺的辽东地方沉思。皇太极变更难对付了,他发动锦州战役前,玩了一回声东击西,让蒙古人在西北牵制明军部分兵力,这是变数!

这份地图,是青龙帮的斥候兵在过去四年的时间里,陆陆续续的绘制更新而成的最新地图。上面的河流,城镇,官道,明军和清兵驻扎点都有清晰标注,山岭的地势已经用等高线的方式描绘出来。刘星相信这张图比明军使用的要精确详细,但是刘星不满意,这无法满足他接下一年时间的需求,因为刘星有更多的战术需求,需要更详细的地图来支持辅助。

刘星沉思一阵,回到桌案上,打开自己下手的军队统计名册。水师的主力战舰正式突破了四百,到达了四百四十,蒙冲斗舰保持在一百二十不变;水师将士已经达到了三万二千人。

陆军规模在继续扩大,在海外各个岛屿上,步军已经有十六个师十六万人。其中,驻扎在台湾的郑芝龙统领三万人,有一万老兵二万新兵;驻扎在崇明岛邓通统领的有二万人;驻扎在岚山由养老的钱兆水监管的有五千人;驻扎在济州岛田文统领的有六千人;驻扎在长岛由高欢兼统领的五千人;剩下近十万人全部在金州半岛。不过,这十万人里只有五万老兵;剩下五万新兵训练分别是三个月到六个月不等,还没形成战斗力。

骑兵人数已经突破二万人。重装骑兵四千,轻骑兵增加到一万六千人;其中有八千轻骑是在济州岛训练,那里有足够的战马和训练产地。骑兵训练,现在有克里斯汀这个人才相助,相信可以上个一个台阶。

但是骑兵一直缺少一个合格通统帅,旅长倒是提拔了几个起来慢慢培养,不过留自己考察了几次后,发现他们还是缺乏大局观。轻兵是离合之兵,战术上散如鸟雀,聚如流水;需要一个有熟悉战术又富有灵感将领来指挥。可惜,卢象升还是心在明朝,无法为自己所用;曹文诏也是非常忠心的人,自己贸然派人联络也不会有任何效果。

火器营的规模扩张了,炮兵总人数增加到了五千人,专门用于陆地作战的流膛火炮已经有增加到二百七十门,预计半年后还可以增加一百门。新式火铳被疯道人倒是做出了二十支样板,但是炸膛的问题很严重,有十四支枪支在试用时炸膛!比例到达了七成!因为试枪,还伤了二十多个工匠。看来,火枪的出世还需要更久,不过!可以让克里斯汀来看看,这个学过火器的高材生应该嫩给点建议。

火器物资储备:红衣炮弹三千七百三十枚,剩下的需要陆续从葡萄牙人那里采购;这还得感谢荷兰人,他们在热兰军械库存放了二千枚,现在全部便宜了刘星。流膛炮弹五千枚,掌心雷还有二万四千枚,只能够支持一场大战役。不是青龙帮不想造更多,而是硝石来源不足!和日本开战后,他们硝石矿自然是不再供给了;光靠西北那条走私线路,进货量一直受到限制。

兵器储备:制式骑枪六千支;长枪四万五千支;新锻造的圆弧弯刀五万四千柄;标枪一万五千支;钩镰枪三千柄;陌刀三千柄;制式铁胎弓五万八千张;神臂弩三千张;。

甲盾储备:鱼鳞甲三千副;柳叶甲三千副;这两种战甲的获取是多亏了朱棣的遗泽。光明铠六千八百副,受制于钢铁来源和锻造技术,每个月的产量实在有限;预计半年后可以增加二千副。鲸鱼皮和鲨鱼皮做的皮甲八万七千套五千副,成为了水陆两军最为普及的铠甲。至于这背后死了多少鲨鱼和鲸鱼,刘星无心过问,反正自己不是也算动物保护者。牛皮做成的扎甲六万八千套,成为了第二普及的铠甲。此外,刘星还专门让工匠制作了三千套用丝绸和棉花以及鲨鱼皮鞣制成的内甲,内甲和光明铠就成了连级以上军官的战甲标配。目的,自然是为了保护指挥官在战场上安全。

相关推荐:狩猎巅峰狩猎异世穿越三国之开挂人生穿越三国之我为王大明:家祖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