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明月化星 >明月化星

第一百七十章 朝鲜称臣

历时三十天的抢劫大行动结束之后,水陆大军满载而归回到金州半岛时。

经过最后的统计,收获黄金五十四万两,白银一千八百多万两,各类铜钱四百七十万贯;丝绸二十四万匹,绢布三十六万匹,麻布六十二万匹,其他各类布匹不计其数;各类茶叶五千八百斤,各类的瓷器八万六千件;各类工匠六千百多人。

这次打劫行动,让刘星和青龙帮上下吃得满嘴流油。就算是对世间钱财已经看得非常开的刘星,在这个庞大的数字面前也做不到淡定如水。有了这笔横财,青龙邦可以放开马力扩军备战;并且三年内不再愁军饷钱财的短缺问题;也不愁后勤物资的不足。这未来三年,可是至关重要的三年!

其中,最让刘星重视的是一千六百多名的既能冶炼钢铁又能够锻造兵器甲盾的工匠,以及三百多名的资深的造船工匠。

关于崇明岛的取舍,刘星经过三思之后决定暂时放弃。目的是为了不过分刺激江南的官僚和郑芝龙的势力。倒不是怕他们,而是需要保持一个默契的局面,用来争取刘星最需要的时间。刘星现在不缺钱不缺粮,也不缺军需战备,需要的是将物力转化为南征北战的战力!

七月初,京城传来消息,南京的官员纷纷向京城递上请罪奏折,江南的商人地主通过背后关联的官员,纷纷弹劾江苏各地各级官员玩忽职守,剿匪不力。各种各样的历史旧账全部被翻了出来,有如弘治年间烧毁水师宝船的图纸的刘大夏的事迹,正统景泰年间建言朝廷取消水师编制的历任内阁大臣...

暴怒的崇祯直接把内阁首辅温体仁给罢免了;主张招抚海盗的兵部尚书熊文灿下狱待参;南京六部尚书罢免三个;南京城的八个守备总兵,直接被砍了五个,流放三个;南京的镇守勋戚魏国公鄂国公二人,则是一路负荆请罪上京。

户部一年的开支才九百万两白银,这次江南被洗劫的财物合计至少四千万两以上!崇祯心里在滴血!

恨透青龙帮的崇祯直接昭告天下,将青龙帮列为反贼,并准许江南士绅的诉求,重新筹备在江南组建水师。这下,直接把临时赶鸭子上阵的新任兵部尚书杨嗣昌快给逼疯了,关宁、西北、陕甘、河南,到处都是需要钱粮,哪还有多的财力组建水师!好在被抢怕了江南各家商会主动捐献银两给朝廷,三个月就筹集了六百多万两。

不过,对朝廷的举动,刘星丝毫不担心,水师是那么好组建的吗?光有钱有什么用,工匠在呢?水师将士在哪?训练呢?

等吧,等你们筹备了差不多了,自己再去抢一次,还有什么比割韭菜剪羊毛更爽的事情!最让刘星瞠目结舌的是,昏了头的崇祯居然把卢象升从西北调到南京任两江总督!骑兵将领改行当水师都督,老虎能转基因突变成鲨鱼?

.......

如果说江南的抢劫行动让刘星精神气爽!那么,朝鲜的局势就让刘星战略筹划蒙上了阴影。

因为朝鲜的局势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发生了很多出乎刘星意料之外的局面。

金州半岛那边已经飞鸽传书了二次了,再次出任平壤禁卫军统领的金如焕,代表朝鲜国来到旅顺口求救,他已经等了他十天时间了。不光如此,金如焕还带来了朝鲜国世代纳贡称臣的国书!尽管刘星很清楚这就是朝鲜人没有诚意的虚假承诺,但国书就是国书,它代表了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尊严。

日本人从六月开始开战,他们先是花了半个月时间,派遣海军战舰扫荡了整个朝鲜南海岸。与青龙帮交战吃过两次大亏的朝鲜海军,这一次没有愚蠢的直接正面作战送死,而是凭借着仅有的二十七艘战船在海面上开展游击战术。朝鲜人不停的骚扰日本的港口和运输船只,一度造成日本军队和商船很多损失。

不过,反应过来的德川家光将所有的海军封锁对马海峡。这样一来,见事不可为的朝鲜海军,只好沿着西海岸向北撤退,选择暂时保存实力。

都没有后顾之忧的日本人,集结二十万陆军在送到朝鲜釜山登陆。驻守在釜山的一万五千朝鲜军根本抵挡不住日军的压倒式进攻,釜山的朝鲜军死守五天之后就被攻破城池。此战,朝鲜全城军民全部战死,而日军也伤亡了一万四千余人。

站稳脚跟日军军队,在补充后勤粮草后兵分三路向北推进。一路向东,沿着庆尚道攻克朝鲜东海岸各城镇;一路向西,直奔朝鲜的南原和全州进去朝鲜西南部;而中间的一路主力十万人,攻破破金泉之后直奔忠州。

到了七月底,日军已经攻占了朝鲜国三成的国土!二个月时间,朝鲜国失去三成国土和三万多正规军!已经濒临亡国的边缘!恐慌的朝鲜人分别向大清和青龙帮都派出了使者请求救援!朝鲜人把刘星最需要的二十万方用来造成战舰的木材全部送来了,至于粮食,朝鲜人自己也快断粮了!

日军进展顺利,大胜的消息传到日本国内,日本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德川幕府的声望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局势的变化,让原来处于观望的大名,纷纷派出他们的武士家臣和私人军队出战。负责贸易商队的连同风回报,到了八月,日本国内又有8万多人,即将被送到朝鲜战场。日本人进攻势头太猛了!很明显,蓄谋已久的德川幕府准备的后手刘星预料的充足得多!

......

八月二十,刘星回到旅顺,一干心腹干将早已等待多时。就在大家以为刘星宣布出兵作战时,刘星却说道了一句:“该干嘛干嘛去,告诉下面的人:磨刀不误砍柴工,该训练的训练,该读书的读书;月底我要检阅你们考评演练!至于朝鲜战场的事情,先让日本人风光一阵。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其他的事情,我只有主张!”。

洗劫江南的将士回金州半岛时,巨额的奖赏让没有出征的将士们感到疯狂。因此,私下里有不少士兵在讨论什么时候再去抢一把。刘星知道,不管是吃喝嫖赌,还是抢劫发财,干着干着就会上瘾。

但是,做为领袖,刘星可不能跟着情绪化的上瘾,否则就会栽跟头。

长平之战,秦军如果见好就收,消化八年十年就能稳稳当当的消化胜利的果实,就会提前完成对天下统一。结果,被胜利冲昏了头脑的秦国君臣继续去攻打邯郸,被魏国的信陵君带了援军打败。见秦国势大,信陵君准备再次组织合众,打算联合东方诸国围攻秦国。结果秦昭王依靠范睢的计谋,并送王孙异人(嬴政的父亲)都被送去邯郸做人质,才化解了一波危机。

前世,天朝抗美援朝,国内军队半年时间就从鸭绿江逆推到汉城。如果这个时候稳固防线,补充后院物资后再稳扎稳打,说不定能完成全朝鲜的胜利。结果,一样是被胜利迷惑了双眼彭老总轻视了老美的军力,没有考虑过对方海军登陆和空军轰炸对后勤输送的影响。以至于后半程被老美翻盘,从釜山一直向北撤退到三八线。

待众将都回营后,只剩下一个连同风留下来和刘星议事,他问道:“主上,真的就坐视日本人吞并了整个朝鲜?”。

刘星不答反问道:“连叔,以你的见识和经验,如果放手让日本和朝鲜去死拼,日本人占领朝鲜全境需要多久时间?”

连同风想了想,说道:“少则一年,多则二年;当然,这仅仅是主要府道要地,如果还要清理所有乡镇以及最北面的图们江的领土,怕是还要更久”。

刘星回复道:“不错,就算是一年,这一年时间还会发生很多变故。先不说我们是否出兵的问题,就拿朝鲜自身来说,他们全国五百多万人口,这种生死存亡之战可抽出五十万人参战。就算是除去已经沦陷的三成国土,也有三十多万兵力,其中青壮年至少十五万。朝鲜只要缓过劲来,他们还是能顶得住的。想当年,杨广调百万大军打高句丽,高句丽举国上下才二百万不到的人口,结果硬是把隋军拖垮了”。

“其次,现在是八月了,到十一月冬天就来临时刻,长达四个月冬季对朝鲜和日本军队都是难熬的,特别是对日本军队来说,他们是异地作战。听我们安排在商队的探子回报,日本人还没有准备过冬衣服和军帐吧?”。

连同风说道:“是这么回事,日本现在举国欢腾。我们的在日本各港口的人,都听到日军将士都谈着道平壤过年的事情,甚至谈论起朝鲜女人的相貌和身段...”。

刘星无语的笑了笑,无知者无畏阿!想当年,希特勒的党卫军也喊着到莫斯科过圣诞节,结果在莫斯科城外和苏军来了个天地大碰撞,谁也奈何不了谁。第二年,没有吸取教训的德军叫嚣着一个月内占领斯大林格勒,三个内夺取乌克兰和高加索;结果,一百二十万的精锐部队,五千多架飞机,三千辆坦克,一万多门火炮,全部在斯大林格勒周围方圆百里内跪了!

永远不要低估了你的敌人!哪怕他表现的有多懦弱,你也要准备周全的防范和理智的计划!

刘星继续说道:“还有一点,北面的皇太极还没有表态呢!清兵是什么态度?他们是准备进朝鲜,还是坐山观虎斗?这些,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作为将领,萧运钱延年等人想得不是不对,但他们想的是现在;而作为主君,刘星想的是将来。

连同风颔首的说道:“是我想简单了。那么,这位金如焕将军,主上是见还是不见?”。

刘星说道:“见!连叔将他带到政务大厅,我在那里等他”。

......

二个时辰后,在旅顺南郊的青龙帮金州政务官署大堂,刘星见到了这位风尘仆仆的旧识。坦白说,刘星非常欣赏金如焕,武艺高强,胆识过人,有勇有谋。可惜,刘星非常清楚,金如焕不可能投靠自己,他只会效忠于金氏家族和朝鲜。

“金如焕代表我朝鲜国上下,拜见刘帮主大人!”,金如焕以庄严肃穆的跪礼向刘星请降,并递上朝鲜的国书!这是称臣朝贡的礼制!

刘星示意连同风接过国书,然后把头转向金如焕说道:“你师傅朴太冲与我决斗而战死,你不想报仇吗?”。

金如焕没想到刘星问这个问题,他想过刘星要钱财,要增加朝贡,要朝鲜王室派王子做人质,就是没想过刘星问着这个。不没有多想,金如焕回复道:“回禀刘帮主大人,今天是论公事,臣下以使臣的身份来向尊上请求援军的!”。

刘星依旧是不依不饶的问道:“如果谈私事呢,你能够抛开自己大剑宗死在我手上的仇恨吗?”

金如焕闻言抬起头,两眼盯着刘星说道:“论私事,等我打败了日本强盗后,会上门与帮主决一死战!”。

“那你想过一个问题吗?你能战胜我吗?”

“不需要想!对我来说说,是战与不战的问题,不是能不能战胜的问题!就像我朝鲜国面对日本人一样,绝不会半分的后退!”。果然有志气!家有孝子,不绝其祀;国有铮臣,不亡其国。

每个民族都有他可取的一面,每个名族都有自己的脊梁骨。可惜了,金如焕这个骨头,将来就是自己刺!

相关推荐:狩猎巅峰狩猎异世穿越三国之开挂人生穿越三国之我为王大明:家祖朱重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