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道婴东归传 >道婴东归传

第四章 山狐托梦

知县一番问案,管家婆无话可说,衙役举着蜡烛,拿了文书,着管家婆签字画押毕,将文书呈上案台。

知县宣布结案,妓院的伙计,见机行事,暗挪细步,往看热闹的人群里去了,县官余光暗窥,也没有吱声,举起惊堂木,打出一个声响来,喊了一声“退堂”,金枝此时缓和了喘息,指着管家婆骂道:“你不愁吃不愁穿,老夫人对你天大的恩德,你还不满足,还要算计孙家,发你自己的黑财。你没有好报,不得好死!”金枝扑到管家婆身旁,没有力气,抓了两把,拧了两下,被衙役拉开了。衙役押走了管家婆,遣散了看热闹的人们,天色也黑了下来。

知县把两个道人和金枝让进衙役值更的小门房。当值的老衙役,看金枝冷的哆嗦,说道:“看你冻的,这屋里有炉火。”他拿开了炉灶上的烤馍,回身拿了凳子给金枝,又给稻田和宏正让了座,说道:“你们今天赶上了,我们杨大人有案子从来不拖延。不然你们明天上堂,又要耽误一天了。你们先歇息了,我出去一会儿。”

老衙役出了屋,金枝突然面向宏正和稻田,双膝跪下,手中抱着孩子,嘴里千恩万谢,又说道:“两位恩人救下了我和孩子,我和孩子平安了,主人家还不知道呢。”一边说,一边泪如泉涌,哭声也止不住了。

金枝一边哭一边打开了孩子的襁褓,宏正近前看了一眼,孩子面白如玉,发绽油光,五官清秀,只是闭着眼,面有哭相,却没有哭声。

稻田劝金枝道:“你别哭了,也别心急,今天已晚,还要安心休息好,回程山路崎岖,明天我保护你回去就是了。”

“我不急,我家主人也急呀。”金枝说完,又看了看襁褓中的孩子,忽然说道:“孩子不能没有吃的。我不知道这城里怎么能弄点儿吃的来。”

稻田道:“看你说话还有些哆嗦呢,你身上湿,一定很冷,你先烤火,暖和暖和,就别出去了。我去看看。”

稻田话音未落,老衙役进了屋,身后带着一个人,手中托着个食盒。稻田一看,是个酒店的伙计。老衙役说:“这是杨大人吩咐的,店家把晚饭送来了。你们吃吧。”说完了,让伙计放下了食盒,出了屋。

“先给孩子吃。”宏正打开了食盒。

金枝看食盒里,有三碗小米粥,几个馒头,还有三个木羹匙,说道:“真有孩子能吃的。”她拿起木匙,搅合了几下小米粥,试了一下冷热,嘴里“宝儿宝儿”地叫着,手中一匙小米粥也试探着送到了孩子的嘴边,孩子有了感觉,小嘴儿啯啯地吸了起来。

稻田看着孩子,感慨道:“这孩子眉清目秀,好面相。”宏正也上前看了,点了点头说:“只是睁开的眼睛,仍是半睡半醒模样。这孩子叫宝儿?”

“是,他还没起名呢,因为大家喜欢,就先这么叫了。”金枝正喂宝儿,门一响。进来一个年轻妇人,后面还跟着杨知县。

“这是给孩子请来的奶妈,别把孩子饿着。”知县说完,又把一个包裹递给了金枝,说道:“你看能穿,就凑合换上吧。”

宏正明白了知县的心思,“还是大人想的周到。”

知县让奶妈帮金枝换衣、吃饭、喂孩子,让道人到另屋里说话。

宏正谢道:“有劳大人费心了。”

杨知县一摆手,说道:“道师不必客气,你们不说本地人,当然不知道,这案中的孙家,主人就是边关大同总兵孙成,我哪里敢怠慢。道师出手,真是及时,这等行善积德,该是多大的缘分,将来也一定会有好报啊。”

稻田道:“杨大人,贫道是五台山白云观的道人,对这边的事也是孤陋寡闻。我知道边关战事日紧,却不知总兵是谁,听大人的话,我们是帮了守边将士解了个后顾之忧,这也算是应该做的一点儿贡献。也多亏大人明断,又想的如此周到。”

“你们的贡献可不止一点儿呀。只是今天,天色已晚,孙家庄,地处偏僻大山之中,我等想要及时告知他们的家人,真是无能为力。”

“大人客气了。不过孩子的家人今夜难眠了。”宏正又转向稻田说,师弟,你明天就送他们回家吧,我们也就此分手,千里相送,终有一别,就在明晨了。”

稻田刚要说话,杨知县道:“你们有事,自管去就是。我不能亲自送他们回孙家庄,就派一马车送他们。天不亮就可以走了。”

“有马车最好,大人又先想到了。”宏正又问了边关之事,知县也一一应答了。

奶妈喂过了孩子,来问杨大人的吩咐。杨大人对金枝和孩子做了过夜的安排,让奶妈陪护一夜。又安排宏正和稻田在门房将就一宿,这才离开了衙门。

宏正和稻田,与职守的老衙役守着炉子一同过夜,说了几句话,便也和衣而卧。二人没有睡意,宏正依然兴奋地说:“师弟,北去山路颠簸,明天你送孩子回孙家庄,必须好事做到底,孩子无大碍,那个金枝受了寒冷,身子也弱。”

“师兄放心,我往回走容易,师兄独自西行,也少不得艰难坎坷,这一路上要说的话,也不能和师兄说了。”宏正道:“若是有话,一辈子也说不完。你还是把孙家这份缘分给圆了吧。明早你走,我也走,云游名胜古迹,遍走名山大川,也是修得,也

是享受。而且将来,我也不是不再回来了,咱们还有再见的时候。”

稻田道:“你还要先去草原,大漠深深,凶险难测,不能相互通信,你有梦,自解吉凶吧。”

二人话道别离,不觉夜已经深了。稻田还是睡不着,他觉得金枝着急,孙家人现在更着急,就是马车明天往那赶,再快也要跑一天,孙家人知道信儿,也要明天晚上。今夜孙家怎么过,可别再出了人命,应该现在就尽快把这里的消息告诉孙家。他忽然想到代县以北七十里,有一座古庙,就是这个方向。这古庙年代久远,早就没有了香火,现在是不是还在,那古庙里的灵仙是不是也散去了,万一……

稻田想到这,慢慢起身,盘腿坐定,两眼一闭,头上灵窍微开,冒出一缕青烟,攒成了人形。稻田灵影升起,法身出了衙门,起在空中,脚下生出白云,托身北去,须臾间,穿涧越岭,见一村庄,稻田驻足,察看路向,却见村外山坡下,有一座残破的古庙。

“原来在此。”稻田直入庙门。庙里没有一丝的光亮,坍塌了的供台后面,神象的位置上更是漆黑一片。“白来了。”稻田叹了一口气,刚要回身,忽听梁柱间一声闷响,他急忙拉开架势,准备迎击意外,却见梁上一仙影轻轻跳下,落在了稻田面前。

“谁?”稻田退了一步。

来影儿稳住了灵形,原来是一只狐狸。见了稻田,应话道:“小仙无能,在此潦寄余生,也被尊为此地仙主,唤作胡山王。道人突然来寒舍定是有大事指教,小仙请了。”

稻田收住身形,以礼相还,也通了名号。

“果然是高人来了。”狐仙复大礼相见,说道:“小仙失礼了,想必高人是为孙家小儿而来吧。”

“怎么,胡山王知道孙家的事吗?”

“小仙常驻此村,已有百余年了。”

“等等,胡山王是说,这村子就是孙家庄吗?”

“正是。”

“太好啦。”稻田没想到孙家庄近在咫尺。

胡山王道:“孙家已经闹翻天了,小仙虽然与孙家有缘,只因阴阳相隔,不能帮上忙,不想今夜有感,孙家小儿奇遇善缘,化险为夷了,高人来此,想必是为此而来吧?”

“没想到,胡山王也有些修行。孙家都是事你都知道吗?”

“何止是知道啊。我这小庙也承受了孙家几代人的香火。这孙家几代人,多行善,广积德,我也是有了他们做依靠,才得以生存至今,所以庙荒众仙散,唯我独驻,就是为了报答孙家,这几年,终于让孙家有了官运,出了人才。现在孙家有事,那管家婆心怀歹意,我早就算计到了,可是这山里远近没有通灵之人,不能说破此事,所以,我即便是有天大的本事,对那管家婆无能为力,现在终于事发了。高人来了,也不知与孙家有何缘分。”

稻田笑道:“贫道只是路见不平,出手相助而已。要说缘分,也是我们刚刚结下的。”稻田把在代县遭遇的事三言两语说了。

“因为想到了孙家一定很急,故此纵灵而来,想早报平安,才入了你这庙宇来,既然这里是大仙的地界,又与孙家有缘,就烦大仙快快转告孙家人。”

“道长放心,小仙没有办法告诉他们,但能保佑他们平安等来他们的孩子和仆人。”

“既然如此,有劳大仙了,我还要回代县,就此告辞了。”

狐仙送走了道人,转回身进了孙家庄。

夜色里的孙家庄一片寂静,只有孙家大院里还有人声。宽敞的上屋里,一个长条的桌案上燃着两只大蜡烛,摆着几只茶碗。孙家人还在和几个村民议论孩子的去向。

“宝儿还没过满月呢。”说话的女人有二十几岁,坐在条案旁,她话里带着哭腔,眼睛里没有眼泪,清秀的脸上却都是泪痕。她叫金华,是孙家的儿媳妇,也是孩子的妈妈。她嫁来孙家,与丈夫孙成恩恩爱爱,只是过了五年也没有生子。孙家人都急的求神拜仙,处处做行善积德的事,这是第六个年头,半个月前,孩子终于降生了,这给孙家带来了欢乐,没想到这一日孩子忽然就无影无踪了。同时,管家婆和金枝的失踪和家里的一挂马车也不知了去向,谁都猜到了,孩子是被拐跑了。一家人连亲带友,到处寻找,周边几个村子没有结果,南往代县,西去朔州,北上山阴,都派出了人,但都没有任何消息。到了晚上,大家舍了一身的乏累和困倦,也依然守在孙家等待着消息。

条案的另一头,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老夫人。

“婶子”一个村民用安慰的口气对孙老夫人说:“我小侄儿来的不易,一定是大命之人,我看不会有事的。”说话的人叫孙泽,也是孙家的族人,论辈分,是孩子的伯父。孙泽的婶子就是金华的婆婆,孙成的母亲。老太太在烛光里,表情阴沉,孙子不见了,她比谁都着急。

夜已经是子时了,她几次催大家都回家休息,可是谁也没有动作。

“孙泽,你也回吧。”老太太一边说,一边摆手,宽袖拂过案桌,碰落了桌边的茶碗。

孙泽见茶碗落向地面,接是来不及了,他急忙伸出一只脚,将茶碗垫住。茶碗只是轻轻地滚落到了地上,他捡起来,放回桌子上,对面有惊色的老太太说:“婶

子,有惊无险,有惊无险。”老太太果然收住了表情,接过茶碗道:“但愿如此。我也不相信,他们俩会做出对不起孙家的事来。”

孙泽道:“是呀,一个管家,一个仆人,一个是多少年无家可归的流浪婆,婶子好心收留了她;一个走投无路的孤女,婶子可怜她无依无靠。要说她俩有这个邪性,我都不相信。”

金华道:“金枝就说管家最近的举止是有点儿反常。”

“怎么反常来?”孙泽问到。

“听金枝说,平时她就总是羡慕有钱人。”

“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没错了。”孙泽发了一声狠,说道,“真没想到她是这么一个人,为了钱,她能做出了这样伤天害理的事来。一个男孩儿怎么也卖几百两银子。”孙泽说完了,觉得说走了嘴,眉头一皱,鼻子掬了一掬,偷偷地看了老夫人一眼,不再说话了。

“可是金枝怎么也不能啊。”金华似乎有一肚子的话要说,越说越激动,气也不能接上了,她往后一仰,靠在椅子背上,显然是想平息一下自己的激动和喘息。大家也随之议论着。

“行啦。”老太太道,“你们都别疑神疑鬼啦。大家也都累了一天了,夜里天也冷,大家都回去休息吧。”

“我就在这守候了,随时听候差遣。”孙泽走到门口,靠着墙垛,把棉袄的衣襟窝紧了,拿出了要守候一夜的架势。

众人说话,不知头上三尺有神灵,房梁上,来送信儿的胡山王已经伏卧好一会儿了,它要把道人带来的消息告诉孙家,它看孙泽在门口打盹,又等了一会儿,见金华也有了困意,这是说话的机会。胡山王便轻身飘起,落在了金华身后。

金华困意朦胧,忽然见一只狐狸表情十分可怜、流着眼泪向自己走来,她看桌上还有吃的,拿起一块面饼向狐狸丢去。那狐狸一口将饼吞了,打起精神,向她猛扑过来。她吓得转身就跑,忽听身后的狐狸“嗷嗷”地叫了两声,她回头一看,见狐狸一头钻进了围鸡用的一个破罗网里,纠缠着,出不来。狐狸还在挣扎,忽然门后转出一个小孩儿,挓挲着小胳膊,嘴里喊道:“抓住了,抓住了。”话音未落,脚下一跛,金华看孩子要扑倒在地,急忙去接,不想身体前倾,脚下却收拢不住,只听一声响亮,惊的她睁开了眼。金华低头一看,桌上的茶碗被自己碰掉在了地上摔碎了。

茶案另一侧的婆婆看了看她,眉头一皱,说道:“你是睡着了,做梦了。”

“我好像真的看见了,有个孩子,是不是宝儿也没看清,还说抓住了。能不能是宝儿回来了?”金华说完,缓缓地站了起来。

“哪有真的,都是梦话。”孙母道,“院子里没动静,村里也没有狗叫。你把梦说说也行,梦里怎么回事?”

金华安静了一下,重新坐下,这才把刚才的梦说了一遍。孙夫人看看掉在地上的茶杯,摔成了好几瓣儿,心里也打起鼓来,前番茶碗落地是被孙泽用脚接了一下,才有了有惊无险之解,可是现在,茶碗没有保住,又有金华这梦,不知何意。孙老夫人一时没了主意,忽然门外的孙泽一声惊叫,跳将起来,口中喊道:“没抓住,没抓住。”

孙母问:“怎么了?一惊一诈的。你也做梦了么?”

“婶子,我小侄儿回来了吗?”孙泽急切地问。

身边有人应道:“看你梦的还不浅,你怎么和少夫人一样,都问这个问题?”

“那我是真睡着了。”

“看来你也是真做梦了。”老太太说,“反正大家都不去,怎么回事,你就说说。”

“我刚才恍惚有一个景象,见到了一只狐狸。”孙泽把那景象一说,大家都惊异了。原来,他说的梦境,和金华说的梦境一样。只是他不怕狐狸,伸手去抓,却没抓住。

“神灵保佑。”孙夫人口中默念到,她双手合十,稳了稳心神,自言自语地说:“这能是真的吗?”

孙泽想让老夫人宽心,说道:“从梦境看来,结果不是很坏,只是这梦,咱们不会解。”

孙泽还要往下说,院子里有了动静,大家都静了下来。有人打招呼的声音传了进来,大家一听这声音,知道是孙家本家的长辈孙敬来了。众人急忙起身相迎。

孙敬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在孙氏家族中,也是个主心骨的人物。金华叫他三爷。孙夫人见三叔来了,急忙让座,茶案上,金华沏上了茶,送到三爷手边,便把刚刚的梦说了出来。

孙敬也是来看看孩子有没有消息,一听金华的梦,来了精神,解道:“咱们村的古庙早年是最有灵性的,现在的年轻人都淡忘了。如果在过去,有什么事儿,烧上香,求到大仙儿,什么离奇古怪的事都能解。我都经历过很多事,那真是有求必应。”

孙泽道:“三爷,您老既然知道一些,这狐狸的梦也常见,你能给解一解吗?”

“这狐狸的梦好解,狐狸就是诡计多端,它要是好了,你就不好了。”

孙泽自己觉得刚才的梦,意境不坏,可是心里没底,现在三爷能解梦,急切地问道:“三爷,我们也都如此解说,你老明白的多,细细地解来,我们也好宽心。”

孙敬看了看孙泽,应道:“那我就说说。”

相关推荐:万道仙师随身带个狩猎空间几度秋凉意漫威之狂魔毁灭游戏世界修改超凡快穿之美人如裳总裁爱而不得我在九叔世界出马未来天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