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桃花曲 >桃花曲

63、第六十三章

宫中宣德殿, 亦是灯火通明。

秋意刚起, 常人只觉些微凉意, 添一身衣衫便过去了。

皇夫却偎在一盆炭火旁。她身前置了一张书案,案上摊了本奏疏, 皇夫右手执笔, 专注看着,腾出来的左手搭在火盆旁,好使暖意由指尖,蔓延至全身。

只是光靠一只左手来引来暖意,好似远远不够, 皇夫看完一本,提笔在上批下几字,在身旁宫娥取走奏疏, 换来未批阅的新奏疏的间隙,搁下朱笔, 将右手也伸到火盆旁烤了烤。

宫娥摊开新的奏本, 放到书案上。皇夫复又提笔, 批阅起来。方才刚汲取的些微暖意,不过片刻便散去, 凉意又包裹上指尖。

皇夫好似全然不觉, 看完了奏疏,批下几行字,又如方才那般,趁着间隙, 将手伸到火盆旁稍稍暖了暖,便又去看下一本。

如此周而复始。

待皇帝在前殿议完了事,皇夫恰好将奏疏批完。

皇帝快步走入殿来,见皇夫还在,忙走到她身旁。皇夫早年便是足智多谋,名动海内的高士,入了尚是濮阳公主的皇帝门下,以谋士之身侍奉她,后二人情愫渐生,磨难波折之后,许下白头之约。多少年下来,早已将皇帝了解透彻。

观她神色,便知她是在担忧她是否受了寒。

果真,皇帝一走近,便弯身欲触碰她的手,查看她的温度。皇夫不等皇帝碰到她的手背,自然而然地抬起左手,主动握住皇帝的手。

左手在火盆旁放了半夜,自是暖的。

皇帝松了口气。

皇夫身子极差,每到时节转凉,总会病上一场,这几年在宫中好生调养过,算是有些起色了,奈何底子单薄,畏寒的毛病总也不好。

这一日冷过一日的时节,倘若受了寒气,必是一场大病。

皇帝刚将心放下,便见皇夫正望着她笑。皇帝知她这是在笑话她小题大做,也不恼。阿秀的身子,自来是她的一块心病,她只盼阿秀能健健康康的,唯恐照顾不好她。

宣德殿恢弘疏阔,殿中四面是窗,又大,难以保暖,远不及她们的寝殿,皇帝命宫娥去取氅衣来,又与皇夫念叨:“你在寝殿看奏本也是一样的,不必在这等我。”

皇夫也不与她争论,只顺着她,说道:“等寒意再深些,我就不来了。”

皇帝这才满意。

宫娥取了氅衣来,皇帝接过,为皇夫披上,又取了毯子来,覆在皇夫双腿上。皇夫双腿有疾,不能行走,极易冻坏,以毯子严严实实地盖好,才亲推了轮椅,出门去。

将近子时,天早已黑透,月色清淡,落在草木上,如霜一般。

皇帝与皇夫随口闲话,提及汉王今日回京,皇帝倒是想起方才几名重臣那支支吾吾的模样。

汉王建功立业,大臣们非议起她,也不敢同从前那般,肆意攻讦,说句坏话,都要斟字酌句地隐晦用词。这倒是意料之中的,不足为奇。

皇夫闻此,心念一动:“汉王在郡中行事颇为霸道,证据未足,便令人拿下了一干官员,大臣们对此颇有微词?”

朝中正忙着调兵遣将,征发粮草民夫,汉王那事,相比而言,便是小事,皇帝并未深想,只是看过卢尚书奏本,知晓事由罢了。

“正是。用兵之际,朝中宜静不宜动,我已命人嘉其稳重。”如此便是定了基调,大臣们也不好再就此事,拿住不放了。算是替汉王圆了过去。

皇夫一笑,问道:“只嘉其稳重而已?”

她既如此发问,可见必有高招,皇帝显出兴致来,静静听她道来。

皇夫却不急着说,示意皇帝到她身边来。一旁侍奉的内宦极有眼色地上前,接替皇帝,推了轮椅。皇帝走到皇夫身旁,二人并肩,皇夫侧首看她,笑道:“依我之见,朝廷不如宣扬此事,最好宣扬得人尽皆知,汉王那处,也不可只称赞而已,还当大加封赏,以显示你的爱民之心。”

她说的不甚明白,为何宣扬,又为何宣扬此事,便可体现爱民之心。皇帝却立即明白了。

朝廷南下用兵,打的旗号是伐无道,诛暴君。齐帝昏庸荒唐,贪婪盘剥,齐民深受其害。可魏究竟与齐,相隔大江,齐民怨恨齐廷,却未必就相信魏国皇帝。

大战在即,民心何其要紧。

汉王所为,虽不合章程,却大可以说她怜惜百姓,愤怒官吏严酷贪墨,她待涉案官吏之严苛,便是对百姓之爱惜。朝廷因此封赏她,正说明朝廷亦是以民为本,以民为先,与齐廷之酷烈截然相反。

皇帝高兴,当即答应下来,若能得民心,对将来打下齐国,安抚百姓,也是大有好处。不过,如此行事,少不得要与汉王传一出明君贤王的佳话了。

“听卢卿说,东城百姓欲为汉王弟立生祠。”

皇夫还是第一回听闻此事,不由倾耳,认真听皇帝说下去。

皇帝微微显出笑意来,显是觉此事极为有趣:“汉王弟倒未拒绝百姓好意,只是她非说是王妃的功劳,不敢身受,若当真要立,也该立王妃的生祠。”

待朝廷宣扬过汉王爱惜百姓,严责官吏的事迹,恐怕不止汉王扬名,连王妃也会跟着扬名。

旁人不解汉王为何要让功王妃,皇帝与皇夫倒是理解,立生祠是件积攒功德的无上好事,汉王对王妃既敬且爱,要将好处让与王妃,也是情理之中。

皇帝是将此当作一件趣闻趣闻说与皇夫,皇夫却默而不语,思忖片刻,心道:“汉王此番行事,利索敏锐,直切要害,倒不像她的为人,若是王妃指点……”

皇夫复又沉吟,她只在那回亭中见过王妃一面,直觉此人不同寻常,可若当真要说有什么不凡之处,却又无迹可寻。

“汉王成亲之后,与从前不大一样了。”皇夫道。

皇帝也是同感:“懂事不少,敢于任事了。”

若在往日,汉王日日躲在府中,怎敢担负大事?更不必说是抚民这等重任。

“卢卿回禀,汉王弟心思缜密,颇有自己的行事方式,有些章程不懂,也是不耻下问,一点一点地去弄明白。”

卢尚书斟词酌句,稍稍泄露出唯恐汉王心机深沉,别有用心的意思来,只是一来主上正宠爱汉王,二来也拿不出什么证物,便不曾明说,也不曾深说。

皇帝倒是明白,朝中有不少大臣以为汉王从前那般愚钝无争,怎地乍一任事,便似换了个人般,雷厉风行,敢想想做。不过,她也不担心汉王别有用心。

汉王算是她看着长大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汉王是何秉性,她是知道的,年幼时,叫滕王推倒在地,却只敢抿着嘴角,一声不吭地抹眼泪,连告状都不敢。长大后,更是胆小,先帝几名皇子斗得你死我活,只她,有多远躲多远,唯恐旁人留意到她。

这样一个人,若说是怀有什么异心,皇帝是不信的。

皇夫也是一般心思。

寝殿就在眼前,殿中亮着灯火,前方提灯引路的内侍,已上前去传话,好让殿中宫人出门迎驾。

殿中宫人数十,早已备下热水暖榻,待陛下与皇夫归来。

自宣德殿一路走过来,冷风一吹,皇夫似受了寒气,一入殿,便咳嗽起来。皇帝不免担忧,一面推她到室中烧得正旺的火盆边,暖暖身子,一面命人斟热茶来。

皇夫咳得喘不上气,好不容易缓了缓,刚喝下一口热茶,又是一阵咳。她身上的氅衣尚未解下,厚实的衣衫拥着她,显得她愈加清瘦孱弱。一阵咳下来,双唇红得欲滴血,衬得面色愈加苍白。

皇帝担忧地看着她,却是毫无办法。

若说医术,天下怕是找不出几人能胜过皇夫的,连她自己都束手无策,只能慢慢调养。

皇帝着急,又不愿皇夫看出来,可她什么都不能做,不免就恨起自己无能来。

皇夫一看她的神色,就知她在想什么,抬手欲抚她脸颊,半道又改了方向,抚了抚她的肩,柔声宽慰:“不打紧的,每年都这般过来,我不是仍是好端端的。”

皇帝见她半道改了手势,便知必是她双手冰冷,一摸她抚在她肩上的手,果真如寒冰一般。

“等攻下了齐国,便抓他们的名医来,替你看看。”皇帝说道。

皇夫点了点头:“好。”

这似乎是一个好办法,实则二人皆知,不过徒劳安慰罢了。陈年顽疾,宫中太医束手无策,齐国能有名医,希望何其渺茫。

皇帝心中难过,俯身伏在皇夫的膝上,皇夫轻抚她的发丝,心底是一片柔软。

皇帝既已决意借褒赞汉王来收拢民心,自少不得好生封赏汉王一番,再将此事大加渲染,好使天下闻知。

隔日一早,皇帝下诏,赞汉王心怀百姓,有贤王之风,令其居宗正卿之位,位列九卿,又加封食邑千户,恩遇甚隆。

汉王懵懵懂懂的,不知为何有这样大的封赏,只当是今次差使办得好,她不曾畏首畏尾,果断地拿下季温,陛下很高兴,所以大大地奖励她。

这样一想,她又开心起来,卢尚书说她擅自拿下官员,指不定会受弹劾,她虽想她有王妃,不怕,但还是有些担忧的,倘若当真受弹劾,说不定会受罚。

谁知陛下不但不曾罚她,还夸她做得好。

可见陛下对季温这等压榨民脂民膏的奸臣也是深恶痛绝。

汉王大是得意,幸好她那时没有怕,不然就不能被陛下表扬了呢。

汉王乃是新贵,京中无人小视,诏书方下,便有大臣陆陆续续地赶来相贺,汉王对应酬一事颇为生疏。这些大臣,有些她叫得出名字、官位,有些她只听闻过,却不能将人与长相对起来,有些她不曾见过,也未曾听闻,还有些对她笑过,也有曾疾言厉色地在廷上参劾她的。

汉王甚是拘束,别人贺她,她便视此人袍服,来应对,官大的她抬袖回半礼,官小的,她便只颔首,位高的她道声多谢,德高望重的她便多加礼待。

虽说态度生硬,不知变通了些,但好歹未曾出错,将她汉王的架子撑起来了。

宾客盈门,至午后方散去。

作者若花辞树其他书: 晨昏 谢相 归途 秘密
相关推荐:男穿女之萝莉凶猛奸臣在下被推销狂魔附体之后棋魂网王之坏坏女主容貌他就不是个事儿穿成豪门俗气大小姐我是十爷他额娘穿书后我成了锦鲤影帝伪萝莉的穿越人生放开那个汉子[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