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大明之特种兵王 >大明之特种兵王

第一百二十二章 暗流涌动

赵耀是摸准了这一脉,才给多铎这样的灌米汤,而且丝毫无压力。多铎也可能这两天听说自己老婆有喜了,心情好,反正判断能力不算是太强。这时候,他忽然想起来,要问问赵耀一些具体的事情了。

刚才赵耀说,灭掉了一个锦衣卫联络点,干掉了十余名锦衣卫,这固然算得上是一件比较大的功劳,但是总得有所凭据吧。总不能由着你怎么说就怎么是吧,那也显得自己这个王爷太没起子了。于是多铎就问了,:“你说你剿灭了一个锦衣卫的潜伏联络点,有什么凭据吗?”。

赵耀并不怕他问这些,从怀里掏出了一些血迹斑斑的腰牌,腰牌上面写着职分和名字。第一个是锦衣卫北镇抚司六品校尉尹大壮,第二个写的是锦衣卫北镇抚司从七品经历君华寂。这样的腰牌一共有六块。多铎见过锦衣卫腰牌,确定不是假冒的。

当多铎耐着性子把这六块腰牌一一验看完毕的时候,他已经从内心中承认了这件事是真的了。但是他还是出于本能的问了一句,:“你说杀死十余人,为何只有六块腰牌。”

对于这个诘问,赵耀心里早就准备了对策,他坦然的回答说,:“因为我只在他们的身上搜出了腰牌,而且,在那家客店里,我还搜到了飞鱼服和绣春刀,这是锦衣卫的标志,别的明军是不可能使用的。这足以证明,十五爷如果有疑,可以到我的营中取来”。

这段答复一气呵成,说的挺多,而且相当正经。其实赵耀心里想说的不是这个,他想说的是,你们倒是平时出来冒个泡啊,发个言啊,也证明你爱群是吧。白龙村能走多久,靠白龙君一个人行吗,你看人家君华寂,发言等级是活跃。你们要是都活跃了,都有机会客串一把。哪怕是腰牌上的名字呢。不过之所以没这么说,是因为多铎估计不知道白龙村是怎么回事。

好吧,我又忘记了,不应该在这里太多的提到白龙村的故事,那毕竟是下一本的事。这边还是先言归正传吧。说到飞鱼服和绣春刀,作为战利品已经存在自己的营中的时候。赵耀是有底气的,既然是演戏,就把戏码给准备的足足的,想要什么,就有什么,一点问题都没有。完全妥妥的。

多铎已经不想再就这个话题扯下去了,因为本来他对赵耀也并没有什么太多的怀疑,刚才的问话也不过就是例行发问而已。现在他更想知道的是,除了干掉一大波锦衣卫之外,赵耀这趟还有什么其他的收获。

对此,赵耀没有让他等待,就直接说:“十五爷,我这次去了一趟山海关,大致摸了一下底。现在山海关,已经不是昔日可比。兵员已经达到了三万人,粮草足够支撑一年以上,且装备了佛郎机炮。”诸如此类夸大明军的忽悠,把多铎说的有点略感吃惊。

这话两名清军坐探回来的时候已经说过了一次,但是真正的又听一次的时候,才意识到事情确实有严重性了。所谓三人成虎就是这么回事。一个人跑过来告诉你说大街上有老虎,你肯定不信,还觉得这个人二了吧唧的吧。两人过来告诉你大街上有老虎,应该你就有点犹豫了。到了第三人来告诉你大街上有老虎的时候,你的第一反应并不是相信了,而是赶紧逃跑,免得被老虎给吃掉。

多铎对自己的军事实力和指挥能力都是有自信的,但是他并不愿意却和真正强硬的对数去来一场硬碰硬的对决,这并不是因为他怂,而是他不想让人家卖掉还给人数钱。

包括上次,皇太极四哥让他去征讨山海关,就没有在镶白旗之外再给他派一兵一卒,还给他派了一支卫队。名为卫队,其实就是对他进行监视,这支卫队的卫队长就是后来挺有名气的鳌拜。

想起来多铎都有点心有余悸,大明的兵并不都是软柿子,至少山海关的边军不是,在山海关城下,多铎损失了千余名士兵,几车粮草军械。而且,还被干掉了两名副将。这座孤城,在粮草不足后援都不知道有没有的时候,就敢打硬仗,打出了山海关的威风。

现在,兵员得到了这样大的补充,粮草已经能够维持一年以上,城池坚固,器械充足,还拥有了当时最为先进的火器弗朗机炮(这个东西大概是属于那个时代的火箭筒或者掷弹筒之类的原理吧,威力确实比较大。最早是嘉靖年间,河道副使汪铉和葡桃崖人打仗缴获的。但是到了天启和崇祯年间,军备废弛,兵部也拿不出钱来装备那么先进的武器,因此山海关有这东西的话纯属是编出来唬人的)。

按照现在这个条件来计算的话,两白旗的七万人,在山海关城下应该并不能占到太大的优势。这个原因其实是很明显的,因为对方是主场是防御方,自己是客场。其实即使是这样,多铎也丝毫不会否定自己最终能够拿下山海关。但是代价呢,如果硬要强攻的话,等到山海关拿下来的时候,两白旗的人马估计也就所剩无几了。这无异于为皇太极去火中取栗。有句话说的好,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

更主要的一点是,多铎并不是只了解他的大哥,更是一个精通历史典籍的人。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敌国灭,谋臣亡。当两白旗和山海关都奄奄一息的时候,或者是山海关覆灭,两白旗元气不存的时候,就该是这位四哥登高一呼出来收拾局面的时候了。这么多年的兄弟了,多铎对皇太极简直是一斤不能了解的再透彻了。

这件事,还需要从长建议。可以出工不出力,还是干脆就不出去,托病。这还需要仔细的考虑一下,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坚决不去做炮灰。

其实这也不能怪多铎郁闷,自古以来就是这么个理,天家骨肉从来都是不好保全的。皇太极并不信任多铎,但是不信任多铎并不是一个个案。他同样不相信的还有多尔衮、阿济格等小兄弟,甚至阿敏、代善等老牌哥哥。

这一点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原因来诠释,都说兄弟睨于墙是一件特别让人糟心甚至是扼腕的事情,但是你也是真心没辙没辙的。并不是因为兄弟之间没有情分或者情分不够,单纯是因为,权力真的是一个足以让人上瘾的东西。权力的瘾,尝到第一口就会让人欲罢不能,比起鸦片来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其实不仅仅是皇太极是这样,也不仅仅是清朝的皇帝是这样,大明也是如此。在土木堡之变后,朱祁钰因为领导了北京保卫战,顺利从摄政王摇身一变,变成了景泰皇帝。而倒霉的哥哥朱祁镇不仅回不了家,好不容易回来了,还被安置在南宫居住。南宫后来专门成了囚禁的代名词。

其实有时候,我也这想,在那场土木堡事变发生之前,在朱祁钰尝到权力是什么滋味之前,他和哥哥之间又何尝不是兄友弟恭的呢。权力真是个能够让你着迷的东西。

皇太极的焦躁就在于,勤政殿里,只有一把龙椅。诚然这把龙椅让爱新觉罗的子孙给坐了,但是怎么样才能永保自己的儿孙万代传承。豪格现在还太年轻,在军队里的威望也是明显不足,他的两个叔叔都是身经百战的将领,世袭罔替的铁帽子王爷,还是两个实力最为强劲的旗的旗主。

应该说,皇太极不是一个好哥哥,却是一个好父亲。他准备在自己的生气,给豪格把继承皇位的障碍全部都拔掉。让他顺顺利利的即位。

不过千算万算,皇太极还是漏算了一着,这一着就是,他自己不是朱元璋。而多铎和多尔衮两兄弟也不是大明的那些开国的功臣们那样的顺从。这两个弟弟和他一样,都是老汗王努尔哈赤的儿子,而且论战场上的本事,一点也不比皇太极逊色,让他们服气,那实在是个痴人说梦话的事情。

皇帝轮流坐,让你坐了本来大家就不服气,怎么着还要折腾呢。赵匡胤杯酒释兵权也不过是夺了大家的兵权,都赐以良田豪宅荣养。光武皇帝刘秀对于开国功劳最大的二十八位云台将,全部封侯,给予封地和庄园,衣食租税,不具体参与国家的政权。就算这样,都是一个相当靠谱的处置方式,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有时候这样处置是必须的。别说功臣宿将了,就是凤子龙孙们,一旦皇位无所指望的时候,真就想做个闲散富翁,过此一生。也算是一件美事。

不过很显然的是,皇太极这位四哥有一点还是很像朱元璋的,那就是他的做事方式,要么就不做,要做就彻底做绝。他不仅想要多尔衮、多铎两个人的兵权,更想要他们的命。

可能是因为想到了这些东西吧,一向还算是沉稳的多铎也有些气愤,他并不想给四哥做炮灰。所以他准备去争取一些炮灰随同出征,这也是他和皇太极之间做的做好的一些努力了。

简单说来,那就是他准备去争取一些其他旗的士兵随同出征。而且这个人数不应该低于一万人,这样的话,在攻打山海关的过程中,就用这些人做排头兵,等这些人打完了,就找个借口班师回朝。甚至是回朝逼宫。

多铎相信,自己想干什么,作为一母同胞的哥哥多尔衮都不会和他一起干的,父汗驾崩,母妃殉葬,一日之间失去两个至今的人的时候,多尔衮才十几岁,多铎还不满十岁。直到现在,兄弟两人都是相依为命的。两人是休戚相关的。

讲述到这里的时候,我不禁又插了一句话,其实他们还有一个一母同胞的哥哥叫做阿济格,也是阿巴亥大妃所生,此事爵封英郡王。我其实在讲述这段故事的时候,一直特别想描述为,兄弟三人休戚与共荣辱相关。但是虽然我讲述的一直都是稗官野史,出于对历史本源的尊重,我也不能说的太离谱。遍观史册,我一直觉得阿济格和多尔衮以及多铎的关系并不算怎么亲近的。

既然是这样的情况,那我也别给人加胡编乱造了,就尊重这个基本的事实好了。所以我的文中多有提到多尔衮和多铎,这两兄弟的戏份相当之多。但是阿济格老兄只能偶尔出来打个酱油。

所以由此也就得出了一个相当靠谱的结论,如果想多亮亮相,一定要和主要人物搞好关系。我违纪的我在阐述阉党是一个怎样盘根错节的关系的时候曾经说,我是郎中,你就是员外郎,我是侍郎,你就是郎中,大家可谓是互相进步共同提高。

同理,你和主角混的好的话,很有可能就是男二号。你和配角混的好的话,很有可能你就是龙套。如果你和龙套混的好的话,那么你也有机会送盒饭的。你要是啥也不想混,那就单纯的像阿济格老兄一样,靠着血缘关系上位,同样能够时不时的露个脸。

多铎在郁闷之下,一个计划也差不多就形成了。这个时候,赵耀觉得自己应该识趣的告辞离去了。虽然多铎作为他的本主还是准备留饭的,然而赵耀并不缺这顿饭,借口军中还有事情要安排,这饭也没吃就走了。

当饶安和赵耀离开豫王府的时候,饶安忽然尝尝的舒了一口气。赵耀看着他,没有问为什么,同样的做了一个深呼吸,两人对视了一眼,都笑了。他们笑是应该的,作为打入敌人内部的特种兵。他们的这种特殊的作战方式已经收到了效果。任何来自敌人内部的争斗和消耗都是对明军最大的益处。

他们确实急于赶回去,不想留在多铎的府上吃饭,而且理由相当充分,军中有事。恩,有什么事情这么着急呢,当然着急,他们要回去散布流言,那就是两白旗即将要出征了。而皇帝并不准备给足军饷粮草。这一趟就是去自生自灭。而且,尤其对于汉军旗的士兵来说。更是出于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汉军旗的士兵在平时被克扣的就比较狠,这一次听到这样的流言估计谁也顶不住。

当然,流言的散布也是需要技巧的。这个就在后文慢慢的赘述,这边就不多说来了,要说的还是多铎,他很快派人把自己的哥哥多尔衮请到了府上,商议事情。

多尔衮这次的表现比多铎更冲动,心说这还了得,四哥这是要疯吗?所以他很支持多铎的想法,准备去闹一闹。其实说是闹一闹,不如说是两兄弟和皇太极之间的最后一次博弈。看看谁能够后退一步,完事好商量。

就像是做买卖一样,你说你这瓜三块钱一斤,我非要两块钱买,最后一商量,得勒,你也诚心要买,我也有心要买,你也别砍价了我也别要谎了,干脆就两块五成交。

这一次两兄弟商议好了,见到四哥皇太极,就是请求专征专权,要豪格大阿哥跟随在军中效力,粮草军需一应供应责成户部预先准备,至少要备足三个月所用的。而且各旗至少每个旗选派三个牛录参加战斗,听从指挥。

这些条件,两兄弟料定了皇太极不会痛快的答应,就算他不答应也是好的,这就给了多铎和多尔衮延缓出兵,甚至抗命的口实和理由。

其实皇太极这几天也有点着急忙慌的,这是因为这段时间以来,虽然多铎和多尔衮都接到了领兵出征的旨意,但是这哥俩还是找到了按兵不动的借口。这个倒是还没什么,这位崇德皇帝最担心的是,这两个握有七万雄兵的弟弟,如果真的被逼到了一定程度,甚至还有可能造反。

所以这几天里,他向走马灯一样召见步军统领,各旗的都统和旗主,密商大事,就是想防着有这么一着,万一如果两白旗敢公然反叛,那么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调集重兵给予毁灭性的打击。

暗流涌动,双方都在积蓄着自己的力量,表面上的平和之下是已经按捺不住的愤懑。如果可以的话,这几位同父异母的骨肉兄弟,将会为了一个理由打的互相*子直流跟不要钱的一样。这个理由就是那个勤政殿的椅子,这把椅子究竟谁的屁股才能长久的坐在上面,相当是个问题,这关系着数万人的荣辱甚至是生死。

一切都不应该从表面上来下一个什么论断,因为亲情的斗争是假的,军队的斗争是假的,各种理由的斗争都是假的,只有权力的斗争才是真的。

皇太极决不允许别人染指属于他的东西,多铎和多尔衮则对他这种狭隘自私的观点表示去你娘的,你横竖能够吃得饱睡的着。就不想人别人活着了?舍得一身剐,敢把低俗变高雅。错了,是敢把皇帝拉下马。(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重回1986都市:我成了富二代反派剑来同人故事蜜桃王妃安知君卿意崛起军工从相声开始的巨星我的美女老总重生六零好时光我在六零开闲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