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美利坚之鹰 >美利坚之鹰

第三百三十三章 周总理遇险

1月22日,在政治协商会议的间隙,乔治和蒋介石又进行了一次会谈。顶点 23S.更新最快在这次会谈之中,蒋介石向乔治讲述了政协会议的情况,并且告诉乔治,在许多重大问题上面,政协会议一直没有能够达成协议。

乔治当然希望能够通过政协会议来促进国民政府的改革,所以他立刻对蒋介石进行了一番劝导。乔治说道:“有两个因素使我觉得必须绝对和人尽早就建立统一的政府和军队问题达成协议:第一,在目前的形势之下,中国非常容易受到苏联人的渗透,使得政权得到加强,并且削弱政府在西北和满洲的地位;第二,显而易见,美国陆、海军不能继续长期呆在中国,二战已经结束将近半年时间,他们的思乡之情也越来越迫切,陆军部和海军部也不得不考虑广大在华官兵的切身感受。”

就在这次会谈最后,乔治还当场交给蒋介石一份《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宪章》的草案,这是由他亲自主持起草的。其主要内容包括:规定在立宪政府成立之前,成立民主联合政府;国民政府委员会由14人组成,意见不同双方票数相同时,总统具有决定性的投票权;在立宪政府成立之前,非经国民政府委员会同意,政府不得发布影响各县各行政区纯地方务的法令……乔治不厌其烦,又以带有威慑的语气对蒋介石说道:“我迫切希望国民政府能够尽快从一个国民党的执行机构变成一个联合政府。这个草案之中的民权条款请委员长仔细看一下。”

当乔治离开之后。蒋介石把这份所谓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宪章》草案通读了一遍,最后气愤不已地说道:“寇蒂斯制定的这个提案,连不敢提出的想法他都提出来了!”

与此同时,就在乔治和蒋介石会面的时候,宋美龄乘坐由蒋介石专机机长衣复恩驾驶的“美龄”号专机,从北平南苑机场起飞前往长春,作为蒋介石的特别代表视察东北,并且“宣慰燕北民众,慰劳中苏官兵”。除了“美龄”号之外,还有满载30吨慰劳品的11架飞机随行。同时抵达长春。此次与宋美龄同行的还有东北行营外交特派员蒋经国、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周至柔、国民党中央宣传部副部长董显光等14人。

其实宋美龄这次访问东北,完全是出于蒋经国的请求,对于宋美龄来说,要她作长途空中旅行前往冰天雪地的长春。向她素昧平生的苏联军队进行一个语言隔阂的慰问,这与她所擅长的周旋于驻华美军高级将领之间的人情交往是大相径庭的,实在是一件相当勉强的事情。所以宋美龄能够接受这项请求,实在是给了蒋经国很大的面子。

22日下午3点,宋美龄身穿褐色貂皮大衣,头戴貂皮高筒帽,双手戴着貂皮手套,在蒋经国的搀扶之下,缓缓走下舷梯。宋美龄在和前来迎接自己的苏联红军总部参谋长特洛岑科陆军大将等几位苏军高级将领略微握手寒暄之后,便乘坐由苏军提供的黑色“莫斯科人”牌轿车前往谷公馆。所谓谷公馆指的是伪满洲国交通大臣谷次亨的宅邸。

第二天,宋美龄在蒋经国的陪同之下,冒着严寒前往苏联红军总部(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会见苏军高级将领,并且举行了简单的慰问仪式。宋美龄向苏军将领赠送了奖旗、勋章、慰问品清单,而蒋经国则代表蒋介石向苏军将领宣读了蒋介石致苏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陆军元帅以及全体在华苏联官兵的亲笔慰问信,蒋介石在信中说道:“贵队在东北之任务,既已完成,返国在即,谨此饬宋美龄女士前来致意。分别在即,吾人表示万分惜别。此次大战足使中苏友谊历久不衰。孙中山先生及贵国领袖列宁早已相信革命乃树立友谊之坚强基础,中苏两国有意相互为助,已非一日。余深信中苏之结合与互助,必能巩固世界和平,并保护人民之命运。我人必需维持我人之旧友谊。并使之日益增进,以保证世界和平得以持久。贵队进入东北。对加速和平之实现,诚有莫大之帮助。中国人民对贵队所为表示万表感佩。余希望贵军在史太林元帅领导之下向前迈进,并祝君等快乐无穷!”…,

苏联方面由参谋长特洛岑科陆军大将代表马林诺夫斯基陆军元帅接受宋美龄的馈赠之后,苏军司令部以鸡尾酒会的形式对宋美龄进行了款待。但是整个会场的气氛却严肃得近乎冷淡,也许是因为语言不通的缘故,宋美龄在苏联人面前的表现,和她与美军将领交往时相比,简直判若两人。宋美龄在整个劳军过程之中面无表情,言语很少,慰问词都由蒋经国代读,另由特派员公署第一科长许培尧翻译。在完成这些例行公事之后,宋美龄便乘车匆匆离开,前去出席长春市民为她举行的欢迎大会。

这次欢迎大会到场民众代表共计1200余人,在会场之外还有民众千余人想要争相目睹宋美龄的风采。宋美龄在对到场民众的演讲之中说到,东北沦陷十四年,但是我们失去的是东北土地,而不是东北人心。又说东北同胞目前痛苦,等她返回重庆之后便会复命告诉国民政府设法救济,当能早日解除同胞疾苦。对此到场听众均甚为感动,等到宋美龄离开会场的时候,在场民众均高呼万岁,而宋美龄也频频挥手还礼,在欢迎人群之中甚至还有滞留中国的日本人夹杂其中随同欢呼。

当天晚上,宋美龄在谷公馆举行宴会,邀请苏军将领数十人参加。由东北行营经济委员会主任张嘉傲、东北行营副参谋长董产平、东北经济委员会委员刘哲以及在长春等候接收的东北各省市的省主席、市长。如关吉玉、杨绰庵、赵君迈等人和外交特派员公署科长以上人员作陪。宋美龄即席致词,表示对苏联军队的感谢和慰问,她祝愿中苏友谊长存、中苏两国和平相处。宋美龄的这些讲话稿均是出自蒋经国手笔,并且由蒋经国翻译成俄语宣读。也许是因为伏特加的作用,所以苏军将领倒是显得热情高涨,他们又是派出仪仗队、军乐队,又是献花,又是讲话,气氛和白天在苏军司令部相比简直是截然相反。

宋美龄此行来去匆匆,在第三天一大早。即1月24日,便由蒋经国陪同返回北平。总之,宋美龄这次慰问苏军有点流于形式,中苏双方都缺乏热忱。苏军司令马林诺夫斯基陆军元帅在宋美龄的慰问过程之中始终没有出现。苏联方面对此的解释是,马林诺夫斯基陆军元帅是因为“要事”被召回莫斯科去了。而国民党的东北行营主任熊式辉也因其“反苏太表面化”而避往北平,并没有随同宋美龄参加这次慰问。

宋美龄此行明显是为了敷衍蒋经国才冒着严寒来到长春的,在这里他的住处是由苏联红军负责警卫,而宋美龄也一直是小心翼翼,除了坐汽车参加规定的仪式程序之外,寸步不出门,也没有接见任何人。整个过程来去匆匆,所谓的劳军慰问,就这样在冷冰冰之中的气氛之中结束了。对于宋美龄的这次慰问活动。甚至就连国民党的官方报纸也没有进行太多宣传,只是一笔带过而已。而且尽管宋美龄在凛冽的寒风之中踏雪而行,完成了指定动作,对苏军进行了“亲切的慰问”,但最终还是直到5月3日,苏军才终于撤出东北。

政治协商会议在经过10多天的分组研讨之后,终于先后在不同程度上面达成了协议。于是在1月27日,周总理乘飞机返回延安向中央汇报政协会议情况,大病初愈的亲自前往机场迎接。为了能够赶回重庆出席政治协商会议闭幕会议,周总理于29日上午即启程乘飞机返回重庆。周总理当时乘坐的是一架双引擎军用飞机。可以乘坐10多个人,同机的除了周总理的工作人员之外,还有叶挺将军的大女儿叶扬眉。这是因为在乔治的极力斡旋之下,当时国民党方面对于释放叶挺将军已经开始松口,所以周总理这次特意带上叶扬眉。就是想让叶挺将军一家人能够团聚。…,

当周总理一行所乘坐的飞机经过秦岭上空的时候,突然遭遇一股强烈的寒流。飞机的机翼和螺旋桨上面都结了冰,而且越结越厚。不大一会儿,就连机身表面也被蒙上了一层厚厚的冰甲。整个飞机就像是冻僵了似的,开始沉甸甸地往下坠落,而且还失去了平衡。机翼掠过一座座山峰,眼看着就要撞上前面的山尖了,情况万分危急。机长赶紧命令机械师打开舱门,把行李一件一件地往下扔,以减轻飞机的重量,并且要求大家背上降落伞,做好跳伞的准备。

就在大家正忙着背上降落伞的时候,机舱里面却突然传出了一阵小女孩的哭声。周总理立刻站起身来,从摇摆不定的机舱一头,几步跨到了正在啼哭的叶扬眉面前。原来叶扬眉的座位上面没有降落伞,所以她才急哭了,周总理于是二话不说马上解下自己的降落伞给她背上,并且还亲切地鼓励她说道:“小扬眉,不要哭,要像你爸爸那样勇敢、坚强,同困难和危险做斗争!”

大家看到周总理不顾自身安危,把降落伞让给了小扬眉,于是都争着抢着要把自己的降落伞让给周总理。但是周总理却以命令的口吻说道:“不要管我!大家要沉着,不要慌张……”就在这时候,飞机正好冲出了寒流的包围,在阳光的照射之下,飞机表面的冰层开始逐渐融化,整块整块的冰哗哗地往下掉。飞机渐渐升高了,继续快速平稳地向前飞行。“咱们脱险啦!”机舱里面顿时一片欢腾,飞机终于在29日下午平安飞抵重庆。这个故事相信大家应该都不会感到陌生,因为这是我们曾经在小学课本里面学过的一篇课文,不知道大家是否还有印象?(。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相关推荐:重生之好莱坞财富人生开局成神招募玩家美国大地主我的美国西部时代土豪美利坚最强高手权谋官场危险同居人变身武娘仙城奶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