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福宁殿 >福宁殿

106、一百〇六

当日, 不待日落,赵世?与萧棠便已到盐城县。

之所以来得这样快, 皆因一路上,赵世?除了午时吃了些许, 补了些水,就未曾歇息过。萧棠还年轻,虽长久做文官,少动,好歹还算能撑住。李志成四十多岁的年纪,哪里能跟上他们这速度?

行到一半时,他脸色便发白, 留在路旁一家茶寮歇息。

到得盐城县, 萧棠原打算先去县衙去找知县、县丞等人,正好歇过一晚,明日好行事。

赵世?却已往盐场行去,萧棠不解, 昨夜他们虽已商议了个八成, 却主在传达陛下的旨意,以及如何安排盐籍更改之后陛下吩咐的后续事宜。毕竟更改盐籍这一事,在他与李志成看来,总要与当地官员一同布置才行。

但赵世?已走,他也只好跟上。

淮南的盐场与两浙路的盐场不同,不仅是地势的不同,盐民的统领方式其实也是不同的。且因淮南的盐场管得严, 一些犯了事儿的兵士也是被贬至此处的盐场,充作“役夫”。

既管得严,盐户间等级也是十分严明,有上等、中等与下等之分,但不论是何等级,都得老实在盐场中待着。

斜晖下的盐场倒是很安静,赵世?从马上下来,正要上前。

气喘吁吁的萧棠叫住他:“小郎君,咱们今儿看过一眼也就罢,总要与知县、县丞知会一声,他们不出面,盐民、场官怕是也不听我们的。”

萧棠性子谨慎,说出这话来倒也正常。毕竟改革之事本就是一种颠覆性行为,尤其这次要面对的还是不谙世事的盐民,自然还是等当地官员过来,一同规劝比较稳妥。

不等转运使等人便罢,毕竟上头的官员其实不甚了解盐场的具体情形。但当地官员总归是明白的,他们倒是外来者,对盐场的了解其实也很零散,不该这般草率行事。

萧棠的想法其实并无错处。

但赵世?也有自己的想法。

即便不为早些回开封,他的性子也注定了他大刀阔斧式的行为。且他无论前世,还是今生,都对盐户之事颇有了解,尤其这辈子。

穆扶前些日子还传信给他,两名与杨渊沆瀣一气的场官已被他们截住,关在寨子里头。场官皆是末等官员,说的再直白些,连官员都算不上。消失了两三个,倒也没人在意,只当去镇上喝酒。

偏偏这样的人,却能与人相勾结,做尽了坏事。从周立那处搜来的账本子,他也看了,杨渊也好,知县也好,全部脱不了关系,他们与场官、上等盐户之间皆有勾结。

赵琮的抱负,是他的抱负,上辈子他自己还未来得及实现的抱负,更是他的抱负。

他也期盼这些盐民的可怜境况能够有所改变。

他是特地挑这个时候来的,便是要趁众人不注意,否则当地官员定会有明里暗里的阻拦,毕竟改革之后,盐民的待遇提高,他们就少了捞油水的机会。

除此之外,萧棠等人也不知道,越是不谙世事的盐民,越不能拖,拖下去,受害者始终是他们。穆扶也曾长期与下等盐户打交道,按他的话来说,那些盐民生来便在盐场,与外界几乎没有接触,虽单纯,却也根本蛮不讲理。

与他们硬说道理,是说不通的,因为他们不知何为道理。

面对这群人,只能强硬,只能直接。

他原本不想同萧棠解释,但念在他兴许是染陶的未来夫婿,到底说道:“萧大人,盐民累世生活在盐场中,自出生便未出过这块地方,他们知道些什么?你也知道,朝廷中每年发派下来的盐本钱,又有多少真能落到盐户的手中?浑水才好摸鱼,若真要等当地官员出面,怕是能拖上几月,也不得解决此事。陛下若真打算这么做,又何必派你我过来?又何必特地叮嘱无需提前知会这些官员?”

萧棠一听赵世?的话,竟也觉得有几分道理。

赵世?说罢,不再解释,拿出文书便上前。场官自然立即放行,跟在他们后头讨好。

赵世?倒也不说废话,令他将这片盐场中所有盐户家的户主集中到晒盐场上。

场官一边按吩咐去办,一边赶紧令人往知县、盐税司等官员那边上报。他们谁也没得到通知!忽然便来了两位京中官员!据闻知州大人在后头也将到!

盐民们成日里面对海风与日晒,个个黑黢黢的,站在晒盐场上,迷茫地看着赵世?与萧棠。

赵世?直接便将赵琮的打算告予这些盐民,盐籍本是无法更改,如今陛下将他们的户籍改成普通户籍。往后他们皆是自由身,另外再与盐场签订不同年份的纸约,统统在盐城县的衙门里头留档。

若想一辈子制盐,可签长约,并一直续下去。

若想离开盐场,也可签短约。或者干脆不签,离开盐场,一应制盐的工具与家中房子皆算公有,官府再给予他们一批安置钱,但往后就得自己交税,也无地方居住,更要服兵役,还要讨生活。

只是原本有罪的犯人,不得参与其中,必须继续在盐场服役。

赵世?讲得很详细,也很通俗,他们一听便懂。

盐民们听到这政策,个个傻眼了。其他税收之类的倒也没在意,只听到能出盐场,就够他们大惊。

他们无论年纪,自出生便在海边,便在盐场中,从未想过还能做其他事。盐场也有外头的小贩来卖东西,告诉他们外头是如何。制盐辛苦,这些年来盐场一直有人往外逃。

可盐场皆在海边,想要逃出去如何难?几乎从未有人能成功逃出去过,被抓回来便是杖二十,杖五十,杖一百的也有过。

如今面前这位大人却说,陛下要放他们出盐场?

一位年轻汉子不可置信地问:“大人,您说,我们可以不制盐?我们可以离开盐场?”

赵世?矜持点头:“正是,这是陛下的意思。”

于这些盐民而言,陛下当真是天边的人物,他们听罢,更是傻眼。

一位老汉又问:“大人,我这般年纪,也能出去看一看?”

萧棠笑:“无论年纪与否,皆可。”

下面“轰”地一声,立即讨论开来,赵世?也不急,任他们去说。一旁站着的场官自听赵世?说话起,就没回过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他们场官,自然也就是吃盐场的,吃盐民的。

陛下这么一改,盐民全走了,他们怎么办?!他们吃不着,也给不了孝敬,上头大人怪罪下来要如何?!

其实这些场官想得太浅,也想得太多,盐民是不会全走的,他们世代生活在此。便是有人出去,怕是过不了多久还将回来,毕竟他们只会制盐。况且,税收也好,兵役也好,于他们而言都是大差事。享受一项权利,便得完全抛却另一项,没有两头占的好事儿。

赵琮不是傻子,若盐民真走了,食盐由谁来制?赵琮还留有后招,他这番试验盐籍更改的目的,只是为了改善盐民的生存境况,让他们过得更好。

只是赵世?此刻并不打算全部说出来。

他方才这番说明,只是要盐民们自己心中有个数,要他们知道官家的安排。若由当地官员来安排,谁知他们要如何添油加醋地与盐民说?

而反响果然很激烈,盐民们激动极了,恨不得立刻出盐场。

赵世?倒也不急,凡事都得看上三日。

他今日目的已达到,见此情形,也不再多留,便欲同萧棠离去。

可笑的是,场官将他们送出去,腆笑着竟要往他们手里塞银子。

赵世?笑:“你姓甚名谁?”

这是个巡捕官头头,咧嘴笑:“大人,小的姓王!也没个名儿,您叫我王大就好!”

赵世?笑了笑,直接将王大腰间的腰带抽了,一把便将他的手捆起来,再冷声道:“公然贿赂朝廷官员,我倒要去问问知县大人,这该如何办!”

王大吓懵了,不待反应过来,已经被赵世?用绳子牵住,捆在马背上,转身就往县衙而去。

萧棠也有些懵,他对于这位小郎君其实并不了解,一路过来,只觉得他言语有度,且长相俊朗,对他还算温和。萧棠暗自以为他是个很好相处的人,还当他也是个文弱性子。方才他尽管不是十分赞同赵世?的做法,但也未阻止,毕竟那到底是陛下最疼爱的侄儿。

没料到,仅一会儿,他就变了个人!

他哪里知道,赵世?对他还算温和,敛起霸道,全是看在染陶的面子上,以及当年赵琮亲政时他那一回拥护的面子上。

他们回去的路上,遇上了闻讯而来的盐城县知县、县丞等一应官员,对方倒也想讨好,赵世?直接将王大跟一包银子扔到知县怀里,微笑道:“盐城监到底是大宋最大的盐场,好生富裕,一个场官竟然就能轻而易举地拿出五十两银子来!”

知县脸上讨好的笑立即变成苦笑,说不出话来。

赵世?高坐马上,依然笑:“京中每年派发下来的盐本钱,便是上等户,一年也不过四十贯钱罢了。一个巡捕官这么一会儿竟能拿出五十两来?”

“大,大人——”县丞是个机灵的,正要开口。

赵世?已道:“将人带上,即刻回县衙门!我向你们通传陛下的旨意!”

一听“陛下”二字,几位官员颤颤巍巍地就要跪,赵世?却已往前行去。萧棠正要走,被知县死死拉住马,作揖哀求道:“这位大人,不知大人是京中哪位相公?”

萧棠长得倒是和睦的,人也和睦,只笑:“相公不敢当,我乃御史台侍御史萧棠。”

知县的腿立刻一软,即刻跪到地上。这可是专门弹劾官员的侍御史啊!又是当年拥护陛下亲政的萧棠!天下人人尽知他是陛下的心腹!这可如何是好,忽然就来他们盐城县,先前一点儿通知都没有,他抖抖索索地拱手:“萧大人!下官有眼不识泰山啊!!”

“知县大人请起,陛下的旨意要紧,快随我一同回县衙才是。”

知县连连点头,却又想萧大人这么有面子的人,却还要落后半步于方才那位大人,不知那位大人又是何方神圣啊!

要死也得死个痛快,他继续哆嗦:“萧大人,方才那位大人——”

萧棠知道他们心中怕,倒也不拖延,继续笑道:“那位是咱们陛下的侄儿,魏郡王府的小十一郎君。”

知县跟县丞等人全部跪在地上不敢动了。

萧棠拉了拉缰绳,声音倒是温和:“诸位快些吧,天已将黑。”他说罢,往前去追赵世?。

知县大人满头是汗地爬起来,带上人往回走。

半道上再接了李志成,一行人终于回到盐城县衙。

原先李志成还敢跟赵世?搭话,见他去了一趟盐城监,回来面色就是冷的,也不说了,只敢问萧棠几句。得知场官竟然贿赂他们,他也有些眼花。盐城监到底是他们楚州名下的!堂而皇之的竟敢贿赂京中官员!

这官员,向来是一级压一级,他将知县与县丞叫进去狠狠训了一顿。

但他们有共同利益,训过后,李志成也晓之以情:“这回陛下以咱们盐城监为试验地,那就是咱们的好运道来了!你定要好好应对!那位小郎君,别看他年纪小,那可是陛下最疼宠的侄儿!将他哄舒坦了,你我都好!”

知县连连应下,心里却也苦,该怎么哄啊?倒是头一回见到送银子还被骂被打的!

李志成做事中规中矩,倒也有个好处,因胆子小,从不敢收人礼。况且每岁上头拨银子下来,是直接由转运使与茶盐司接手,顶多跟他知会一声,便发到盐场上去,余下的均由知县负责。

李志成当真一分钱也没贪过,他不知道,知县、县丞等人却搜刮了不少,他们怕啊!怕得很啊!侍御史大人都亲自来了,万一发现,往上一报,他们彻底完蛋!

挨过训,知县出来就立即再派人往扬州去报信,指望扬州的大人来保他们。

李志成自己也有想法,他只想着捞功劳,想着进京见一回陛下,自然要讨好赵世?。可如何讨好是个问题,他想了好半天,他的师爷道:“大人,郎君是皇族中人,又得陛下疼宠,自是尊贵,想必是什么也不缺的,怕是不好送礼。”

李志成怒道:“还用得着你说?场官送了五十两银子,就将他气得那副模样!谁还敢送?!”

“大人,我当年在京中读书时,曾有幸结识一位宗室子弟。与这位郎君一样,往那儿一站就是尊贵!他也没甚爱好,倒是与我说,听闻咱们南方女子貌美声柔,十分感兴趣。”

李志成眼睛一亮。

师爷再道:“大人啊,您想,他什么也不缺,家中定也多的是美人。可这美人啊,南北之地可不同。”

李志成立即知道该如何讨好赵世?,他小声对师爷道:“你连夜赶回楚州,挑那美貌又知礼的!”

“是!”师爷领命而去。

赵世?倒不知有人将要给他送美人,他用了晚膳,便独自在歇息的房中写信。他想了一番,在纸上画下落日余晖下的盐场,正画到一半,外头有人敲门。

“谁?”他问。

“是我。”是萧棠的声音。

赵世?将纸略微掩一掩,便令他进来。

萧棠走进,问道:“小郎君还未歇息?”

“萧大人不也是。”

萧棠笑着坐到他面前:“原本要睡,思来想去,有些事总要与小郎君说一说。”

赵世?见他的确身着亵衣,外头披了件披风,不过都是男子,也不讲究。他示意萧棠说。

“小郎君,原本陛下命你、我来此处,我虽不觉得此事好办,倒也不觉着难办。今日在盐场亲眼一见,到底是我狭隘,我自考中进士后,一直在京中为官,身为御史,每日处理的无非是那些事。方才我思虑一回,幸而今日按小郎君之意行事。”

赵世?亲手为他斟茶。

萧棠也不客气,喝了几口,再道:“盐场当真错综复杂,盐民心思简单,官员却不尽然!都道京中官员心思多,今日一见,地方上怕是比京中更要难办,且天高京城也远,更难对付。今日若要等知县过来,我们又如何看得到盐民们即时的反应?又如何能瞧见这么富裕的场官?有当地官员做幌子,怕是许多事情便瞒过了我们。怕是真要等上数月,也不见这盐籍之事有进展。”

“萧某当真佩服小郎君。”萧棠感慨,不得不承认真有那么些人天生就是要做大事的,无论做什么,都能头脑清晰,他的确还有许多要去学习。

赵世?听到萧棠这些话,并不得意,他多活一世,若连这些都不知道,那才是丢人。

他道:“萧大人过誉,我不过是得陛下指导罢了,这些都是陛下的意思。”他直接往赵琮身上安睿智的好名声。

萧棠信了,再感慨:“陛下再指导,也得小郎君有悟性才成。”

赵世?笑了笑,又问:“萧大人何不去地方上走一遭?”

萧棠沉默,他已做了五年的御史,其实早想去地方上任职,倒不是陛下不放他,只是——

“可是因为染陶姐姐?”

“……”萧棠立即抬头看他,面色微红。

“染陶姐姐不愿嫁你?”

萧棠涨红着脸,到底点头。

赵世?不在意道:“染陶姐姐既不愿嫁你,你也当早日想开,早些成家才是,天底下多的是女子。你这般有出息,定有许多人家愿意嫁女儿予你。”赵世?虽多活一世,却也是大宋本土人士,又向来在感情上头不开窍,自己虽无成亲的意愿,倒也以为于男子而言,成家本就是应当的。染陶既不愿嫁,他再娶一人便是。

萧棠却有些恼怒,半天憋出一句:“我非她不娶!”

赵世?不解:“为何?”

“小郎君还小,怕是不知心悦之情吧。若心悦一人,此生眼中便再也看不进其他人。若心悦一人,哪怕能远远看她一眼便也好。若是心悦她,只要她高兴,一切都好。若不是她,终生不娶也无妨。”萧棠连说一串,到底有些不好意思,立即低头。

赵世?却被他这番话给惊着了。

原来这就是心悦之情?

当年谢文睿是否对顾辞也抱有这样的心思?

可萧棠是男,染陶是女,阴阳之和,本为天道。

谢文睿与顾辞之间,又算什么?

他想不通。

萧棠也已起身:“我回去歇下,小郎君也早些睡吧。”

不待赵世?应声,萧棠又道:“小郎君,盐城县猫腻多得很,往后怕是有好些事需要你我处理。要想将改革之事落实,咱们免不了先要解决这些。”

赵世?点头,萧棠告辞离去。

赵世?却再也没能回过神来,他倒没惦记着萧棠那番关于盐场的话,那些都是好解决的。

他满脑子都是萧棠那番“心悦”的说辞。

他想了许久,依旧没能想通,却也睡不着,索性继续作画。

等他画完一幅,他才将纸叠好,塞入信封内。只等明日回楚州城,便令人送回开封。已有一日未寄信出去,赵琮怕是已有担忧。

他想罢,笑着将信与刀一同压在枕下,这才睡去。

相关推荐:替嫁美人重生之一世如莲虐文女主画风不对[穿书]同桌令我无心学习危宫惊梦公子难求盘秦丹阳县主爱是世间唯一幻觉[家教]被害妄想症患者沢田纲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