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雪映红梅 >雪映红梅

第五十一章 喜事 3

三节

明天就要过端午节了,方家好不热闹。在这个节日里,除了志达,其他人都为有一场喜事而兴高采烈。然而,整个过程却又象一群唱戏的在玩弄一只木偶一样,大家全都不顾及志达的情绪,只管一步步地理行定婚仪式。

好不容易挨到了晚上,志达一个人闷闷不乐地把自己关在房间里早早地睡了。他知道,对于现在的母亲,他只能用这种无声来表示不满,不可能用太激烈的行为来抗议母亲的安排。

第二天天才刚刚亮,母亲又在为他安排这一天的行动了。才吃过早饭,玉英把志达招唤到前厅,将手上的礼物强行塞到志达手里,同时吩咐道:“志达啊,象我们现在这种情况,于家姑娘愿意嫁到我们家来,这是你的福气。不管你现在心里怎么想,今天必须得到于家去拜节去。不为别的,就为你爹与她们家的交情,你也得认了这门婚事。”玉英的语气不容分辩。

志达沉着脸,不情愿地接过母亲递来的礼物,表情无奈,脚步艰难地,沿着昨天才走过的路寻去。

看着志达出了院门,站在台阶上的秀梅担心地朝玉英问道:“妈!这样地逼着他,要是他将来出去了不再回来又怎么办?”

“就看他今天会不会转变。今天回来如果还是对于姑娘毫无情感,还是那样地坚持的话,也就只能随他去了。”玉英说罢,重重地叹了一口气。

“妈!六叔他们家能使什么法子啊?”见母亲有所把握,志承好寄地向玉英打听原因。

“这样的事又不能骗着他,能有什么法子。就是让他们家的姑娘陪他一天。在这一天里,志达如果没有特别的反感,这婚姻就该有希望了。”

母亲说出这样的安排,志承微笑着感慨道:“人也真怪,一旦见着面,心就自然地软下来了。”

“这就说明有缘。”玉英接着加重语气与以肯定。

让人没想到的是,志达这一去,竟然直到日暮时分才回来。回来后的样子跟去的时候相比,简直是另外一副面孔,一脸的忧愤换上了满脸的喜色。人们不禁惊异地反复打量着他。志达见大家都莫明其妙地看着他,不禁疑惑地笑着问道:“怎么啦,不认识我了啊?”

“有点不认识。”志承微笑着回答。

看着这样的情景,玉英心里有了底,她平静地问道:“怎么这个时候才回来。”

听母亲如此问,志承不好意思起来,羞喜地答道:“不留意,看书看晚了。”他说罢,不管别人作何反应,连忙回了自己的房间。第二天一早,又独自赶赴学校,去继续他的学业。

时间很快又到了中秋节了,没有人去叫志达回来。八月十三这天,志达顶着晚霞踏进了方家院门。

看见儿子自动回来了,关于送礼的事,玉英也就想征求一下他的意见。于是问道;“哦,回来了!”玉英说吧,还定睛注视着志达。

“是啊!早点回来,早点安排。”志达随意地回答母亲。

玉英目视着志达继续吩咐道:“你今天晚饭后拜见一下哥哥嫂子们,明天和我一起去置办礼物去。你自己想想看,要送些什么礼物好。”

“妈,您怎么办都行,反正要送什么礼我一点都不内行。”

“你不想给姑娘送点什么吗?”

母亲这样问,志达一下子红了脸,他嗫嚅着回答道:“妈!这个您就别管了。我去房里放行李去了。”

八月十五这天,吃过早饭后,志达没等母亲催他,自己提着母亲打理好的礼物,兴冲冲地去了于家。直到夕阳泛红才回到家来。

晚上吃饭的时候,志承一边吃饭一边问坐在一旁的志达:“你毕业以后是回乡下还是想出外谋生啊?”

志达思索一阵后,回答道:“现在日本人已经被赶走了,我们去当兵也没什么意义了,眼下又没有其它好的营生在等着我。我想,还不如回来帮着家里把烟叶生意重新做起来。”

“好啊!让我们兄弟俩同心协力将爹的这份事业再振兴起来。”志承克制不住心中的激动,兴奋得手舞足蹈起来。

见兄弟俩的心里都装上了家里的这副担子,玉英心里自然暗暗高兴。但她还是提醒道:“现在日本人投降了,你们有两个任务要承担起来;一个是你爹亲手创下的这份事业,不能就这么毁了;另一个就是你们的弟弟妹妹,侄儿侄女,他们都指望着你们挣钱送他们读书,给他们成家;还有你们的哥哥嫂子,你们也要象你们爹对待你们大伯一样,都要用情相待,只有这样才象是方家的子孙。”

“妈,您不说我们也会好好地对待家里的每一个人。”志承连忙表示自己的态度。

志达也表态说:“妈,大哥为了这个家都成了这个样子了,我们如果不好好地待他,就不配做方家子孙。”

“还有你二哥呢!特别是你二嫂,这些年她在方家吃苦耐劳,帮着我上下打理家务。这两年你姨妈走了,厨房里的事从来没有少过她。我老了以后,这些事全都要靠她了。”

“妈!二嫂这么能干,只怕是我们求她的事还多呢,哪里会忘记她。”志达说得很诚恳。

“志达说的是,这些年多亏秀梅能帮忙,妈才能稍微轻松一些。”说起秀梅在这个家的功劳,志清也出面称赞。

见大家都称赞秀梅,志明落得暗自高兴,不好怎么回谢。秀梅却不在乎地回答道:“我干了什么啊,只不过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我这身子骨也就是干小事的人,光做些家务也不会有什么伤害。你们以后只管把心放在生意上,家里有妈和我,你们只管放心。”

客气话说到这里,玉英正式安排道:“过完节,志承你去发些告示,说我们收半个月的烟叶。到了年关我们去城里把店子开起来。店子一开张,志达你住到店里去熟悉一下业务。你姑爹年纪大了,明年你把城里的店子接下来,志承你管乡下。将来如果能把汉口的生意接下来,志承你负责跑汉口,家里的事交给你大哥和二哥。另外,明年正月,让家里这些大龄孩子全都到城里读书去,象志虹、志超、旺春、还有畅春,他们都不能就这样不读书了。志达你再想法在店铺旁边另外租一间房安置他们。

“这个我记着了,我会尽力去办,只是那管店子的是不是把家也安在城里啊?”

志达的言语有些含糊,但玉英听清楚了他的意思,便明确告诉道:“管店子的当然要把家安在店子里,免得老是往乡下跑。住在城里,也可以互相有个关照。”

志达放心了,他不再说话。在座的其他人也没有发出异议,全都以默认来赞同母亲的安排。就这样,凡是方家的人,便都有了一个努力的方向,知道了自己将来的责任。以后的日子里,就只要按着这个大的方向去安排自己的人生了。

相关推荐:杀手信仰白狼立世咸鱼法神的无敌日常宋时九扇门系统逆神者德古拉幻想之次元FD异次元群聊补天怪谈穿越之我是红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