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隐于世界角落 >隐于世界角落

第六十章 亦梦亦幻:所谓经世济人

孩子们见到陈骊珠,都高兴的欢呼起来。

想不想吃糖葫芦?

想吃!孩子们齐声呼喊着。

现在,我这里有这么多的糖葫芦,而你们有两个选择。一个是只拿我这一串糖葫芦;另一个是拿着我这一架子的糖葫芦出去卖,卖出去的钱就是你们的,若是没有卖出去,那么就什么都没有。听明白了吗?

一群孩子叽叽喳喳,稍大一些能够听懂的孩子或者和身边没听懂的小孩子讲解,或者在沉着的思考自己的选择。

最终,在这二十一个孩子中间,有五个孩子选择了卖糖葫芦,而不是只得一串保准能够吃到的糖葫芦。最大的孩子十四岁,最小的孩子九岁。

陈骊珠将这五个孩子带到热闹的街市中。此时的街市,由于七巧节的缘由,比之平日里热闹很多。

看着五个孩子分散出去,各自努力去卖糖葫芦的身影。一直沉默不语的长孙明德终于是忍不住了,说道,你这样做到底用意何在。

我给你讲个故事吧,听完这个故事,你就会明白我所做的一切了。卖给我糖葫芦的那个男子上有五十岁的老母,下有三个嗷嗷待哺的孩子,她的母亲善制糖葫芦,妻子是纺织女工,他每日旁晚出摊卖糖葫芦,每次带三十五串糖葫芦,平均每日卖出去二十五串,这是因为他在卖出去二十五串的时候就失去了叫卖的热情。

你怎么知道的这样清楚?

我说过了,我是在讲故事!不要打断我,继续听。今天我买下了他所有的糖葫芦,明日他肯定会多带一些谈葫芦出来,叫卖的热情也会提高。

那你有没有想过,也许他会因为遇见你这个大买家而产生懈怠,只想一下子突发横财。

当然想过,反正他迟早会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若是我的做法能够改善他的生活,这是最好的,若是不能,也无所谓。好了,现在解答你的第二个疑惑!这个“济世院”是我们济世馆和京城第一钱庄合作开办的,专为收留无家可归的人,并培养这些人的赚钱能力。

京城第一钱庄?那家靠别人的钱给自己赚钱的商户?怎么会好心做善事,原来是为了养苦力。

我知道像你这样的仁人书生不会赞同商贾的赚钱方式,认为他们皆是一些“扰扰游宦子,营营市井人”。但实际上,商贾的存在是能够造福黎民百姓的。钱庄的庄主钱踔绝曾经给我说话两个词,我觉得很有道理。一个是经世济人,意思是使社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一个是节俭悖论,厉行节俭反而会导致衰亡。打个比方来说吧,如果所有人都像你一样厉行节俭,一张桌子用十年,那木匠可就要饿死了。商贾的存在就是为百姓提供一个创造财富的路径。

可笑的是,你所谓的受益者就是你口中的钱踔绝,而大肆挥霍的背后受苦的都是无依无靠的老百姓。

你果然是不可多得的好官。但你毕竟是深在皇宫之中的官,你所认识的这个世界或者是在那些耄耋之年的老臣口中,或者是在下面各级官员呈上来的奏折之中,但是这些都不是民间真实的模样。否则,如你所知,如此繁华的京城怎会有这些无家可归的人。我虽然也不能说很了解民间,但比你还是多一些了解的。当然我也承认商贾都是自私自利的,不过绝非是万恶的。

长孙明德想起幼时,他爷爷经常教导他的,要多去民间走走,脚下有多少泥泞,方知民间有多少疾苦,才能做一个好官。陈骊珠这一番话,让长孙明德对她刮目相看。虽然她的有些观点不能让他苟同,但确实是开阔了他的眼界。

最终,五个孩子竟然将合力将这糖葫芦尽数卖光了。其中,卖的最多的是个十一岁的男孩,名叫月鹿。

将这五个孩子送回济世院之后,长孙明德和陈骊珠也回了相府。

途中,长孙明德想起说要带陈骊珠放花灯的事。在人群将要散去之际,拉着陈骊珠赶上了放花灯许愿的尾巴。

看着一脸虔诚的长孙明德,陈骊珠问道,你许的什么愿?

愿望是不能说出口的,否则就不灵验。

好吧,不说就不说。但我可以告诉你我刚才许的愿。

是什么?

你不是说说出来就不灵验了么?

那你不必讲了。

从陈骊珠悄悄地站在高于长孙明德的台阶上,从他身后揽住他的脖子,跳到他的背上,说道,我许的愿就是,让你被我回家。你答应不答应?

长孙明德无奈,又宠溺地说道,你说呢,我能不答应吗?

陈骊珠得意地笑着说,你不是说愿望说出来就不灵了么,你看,我的愿望说出来了,不还是实现了么。所以你就告诉我你的愿望是什么呗?

陈骊珠凑在长孙明德耳边讲话,浅浅的呼吸轻扰着他的耳朵,让长孙明德有些心猿意马。

就不告诉你。长孙明德故意说道。

哼!陈骊珠气呼呼地哼了一声,不再与长孙明德讲话,逐渐的呼吸变得均匀,她在他的背上睡着了。

待回到相府,长孙明德轻轻地将她安放在床上,并未叫醒她。

他想,他是时候回到这里了!(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我家女佣竟是首富女总裁英超兵工厂,保温杯之王下山虎我捡垃圾打造星空母舰海贼之开局一艘空天母舰我的夫人竟是宗门圣女秦时明月之侠道墨问炮灰不想死(快穿)我在末日的一万种死法我的游戏就是不按套路出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