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罪恶中突围 >罪恶中突围

九、回水沱(5)

生活的艰苦、思乡之情,还不足以使刘光萍决心把孩子回四川。不过,时事总会变化,命运总有自己的轨迹。

一天晚上,刘光萍串门回家,激动地问叶恩普,“是不是要打仗了?听说我们要和苏联打仗了!”

“谁说的?”

“到处都在说。上班的时候大家都在议论,说是可能要打仗了!”

“反正和苏联的关系搞僵了。打不打仗,还难说。但这种话,在外面可不能乱说。”

“私下里,大家都在议论。可这是为什么,苏联和我们的关系不是很好吗?”

“你自己看看报纸,就明白了。”

从不看报的刘光萍,从此开始关心报纸。

进入六十年代,因对外政策方面的分歧,中苏关系开始逐渐疏远。1960年,当中国面临从未有过的虫灾、水灾、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时,苏联撤消了对中国的技术援助,使许多正在进行的工程不得不中止,对中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打击,也激起了中国人的强烈不满,中苏关系从此日渐恶化。1962年,中方批评赫鲁晓夫建立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战争是可以避免”的“和平共处”原则、以及消除“冷战”的战略是“天真的幻想”,由此拉开两国公开论战的序幕。1963年3月,我国向苏联提出18世纪被沙俄并呑而未归还的领土问题,同年9月,苏联政府发表声明宣称,中国“故意侵犯”苏联边境。自此,中苏两国之间开始了边界之争,也开始了向边界增兵。

虽然刘光萍所在的农七师121团,离中苏边境最近的地方也在400公里以上,但中国是一个全民政治、全民皆兵的国家,中苏关系的变化,也从连队的生产生活中体现出来。除了必要的生产,各连队天天晚上开会、学习、讨论国际国内形式,并加强练兵,开始了消灭一切来犯者的战争准备。

战争的阴云,以及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越来越深重地笼罩着人们的心。刘光萍更是惶惶不可终日,并做出了无论如何也要把孩子送回四川的决定。

“我们先把孩子送回四川,然后再想办法把我们的工作调回去。”

叶恩普对刘光萍的想法不以为然,冷冷地说道:“孩子往哪里送?调工作有那么容易?”

刘光萍想回四川,但从来也不想回到她自己的老家。如果回自己的老家,就好比往火坑里跳了,于是道:“你不是有个哥哥在内江吗?”

沉默了片刻,叶恩普低沉地说:“好多年没有音讯,也不知道他还在不在人世。”

“我去找!”刘光萍坚定地说道:“我请探亲假,带孩子一块儿回去。只要你哥哥在,就好办;落户的事,工作调动的事,都可以慢慢来。找不到你哥哥,我也想回一趟老家。反正,我享受探亲假的时间也到了。”

叶恩普没有异议。虽然觉得刘光萍的想法很天真,但他也希望真能找到自己的哥哥。另外,他一向对妻子谦让,因此同意了她回一趟老家。

正是这种天真,使得叶恩普与叶金和两兄弟才有后来的团聚,也使得叶明三兄弟被寄养在叶明的叔父家。

没费什么功夫,刘光萍便找到叶恩普的哥哥。叶明的大叔得知叶普恩还在人世,有些喜不自禁。当刘光萍提出要寄养叶明三兄弟时,他便十分爽快地答应了。由于叶明的父亲的身份仍然是军人,而军人在那时享有诸多优待,使得叶明三弟兄的户口迁移也很快有了眉目。

父母对儿女都有寄托。每个时代父母,都有不一样的寄托。刘光萍寄托在儿女身上的,是后半辈子的幸福,是未来的美好生活。而梦寐以求、看似难以办到的事,有时候竟然那么轻易地变成了实现,令叶明的母亲喜出望外。

二月的南方,寒气正浓。重庆至北京的特快列车,终于在晚点半个小时后到达了内江站。叶明的母亲刘光萍携着大包小包,几乎最后一个挤进上了列车。

所有窗户都关得严严实实,车厢里弥漫着一股十分难闻的味道。过道里也站满了人,几乎找不到一个下脚的地方。所有的人,无论是沉睡的还是睁着两眼的,都一脸倦态。中国人沉重的生活,在此也得到了体现。刘光萍那单薄的身子,在拥挤的车厢里显得更加单薄了。她已经没有力气拉动一下沉重的行李,索性把全部行李扔在车门口,自己也顺势倒在了行李上。

一声长长的嘶叫后,列车喘着粗气,开始了新的奔跑,迅速地把那座有山有水的城市,抛在了后面。

车轮有力地撞击着铁轨,有节奏地发出哐当哐当的声音,仿佛一首催征的战歌,又似一首无休止的催眠曲。刘光萍无力地闭上了双眼,但正当要入睡时,孩子们的哭喊声,以及那句“这个当妈的才狠心哟”的指责声,又把她惊醒了。她睁开眼,看看自己的行李,似乎这才明白了自己身在何处。

这是一个漫长的旅途。叶明的母亲刘光萍将在宝鸡下车,换乘北京或者上海去乌鲁木齐的列车,到达终点后还要乘坐半天的汽车,才能最后到达目地的。然而,一想新疆的艰辛,想到能够落叶归根,想到美好的未来,一向软弱的她,从此以后不会畏惧劳累,更不会停下朝着目标前进的脚步。(未完待续)

相关推荐:武当问道聚塔称尊长生丹道全球游戏:附带随身商店我在沙漠种绿洲活人禁地明末突围突围开局一座城镇中心快穿女配逆袭炮灰